第52章西夏来袭
离开太学院之后,赵煦没有耽搁,直接回了皇宫。
不过,他刚回到宝慈宫,童湜就前来传信,高太后召见。
赵煦早有预见,他此次去太学,定论了上舍考试,高太后肯定知晓,因此他很清楚,他一旦回到皇宫,高太后肯定会找他问话。
赵煦跟着童湜,来到宝慈宫主殿,高太后一人独坐在主殿中,静静的等待着赵煦。
“拜见祖母。”
赵煦行礼。
“煦儿免礼。”高太后微笑道。
“多谢祖母。”赵煦平身,在高太后左侧坐下。
童湜很懂事的为赵煦奉茶拿上了一些糕点。
“煦儿老身听闻,今日你去了太学,可有收获?”高太后微笑着询问。
“回祖母,孙儿今日去太学……”
赵煦坦然,将今日之事全部说了一遍。
因为他很清楚,即使他不说,事后高太后也会查得一清二楚。
与其让高太后查询得知,引起他们之间的隔阂,还不如将事情坦白,还不会引起高太后的猜忌。
果然,听完赵煦的话,高太后脸色松弛了不少,她开口问道,“那煦儿以为,这三舍法是否可以废置?”
“祖母不可。”赵煦摇摇头解释道,“孙儿今日也问过王相,王相说三舍法已经制定了十几年,朝中官员与豪门富户,早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若是直接废置,恐怕会引起恐慌。”
“王相谏言,应当循序渐进,将太学考核难度提高,这样一来,如果太学成绩连年不堪,那便可以趁机废除三舍法。”
赵煦以王珪为挡箭牌,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三舍法虽然扩宽了朝廷取士的门路,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在这三舍法,早已经没了最初的定义,已经成了大宋权贵步入朝堂的踏脚石。
因此,这太学取士的方法,他也想废除。
“王相老臣之言。”高太后明悟,微微颔首。
随后,高太后继续问道,“那王相可说,何人适合废置三舍之事?”
“还请祖母见谅,孙儿没想到这些,所以没问。”赵煦故作不好意思。
这倒不是他心中没人选,而是这事太得罪人,因此他自然不会将这事给包揽过去。
高太后皱眉,在沉思之后,继续询问,“那官家以为,苏相之弟,子由先生如何?”
“祖母,这会不会不妥。”赵煦心头一惊,他没想到高太后居然想着将苏辙推出来。
现在苏轼本就是新党,甚至一些被触动利益官员的眼中钉。
这苏辙要是再推出去废置三舍法,那这样一来苏轼兄弟,甚至是苏门,定为成为大部分豪门富户的仇人。
毕竟,这太学之地,可是大部分人为家中子弟谋夺官职的地方。
这完全就是在阻人前程。
“煦儿放心,老身会让御器监护卫二苏。”高太后微笑道。
她也清楚苏轼现在是多有人恨,就是旧党和两党之外的官员也多有对苏轼不满。
不过,她对苏轼印象十分好。
并且,因为苏轼的原因,她多有关注苏辙,早就想提拔苏辙。
但是因为苏轼和王珪政见上会有相左,再加上苏轼所行之事,不讨人喜。
所以,她一直都没有去提拔苏辙,就是怕即使提及,也会被人拒绝。
现在听赵煦这么一说,知道废除三舍法是王珪的建议,她才会想到苏辙。
“既然祖母有意,朕自是同意。”赵煦瞧着高太后这样坚持,连带御器监都派出去,他自然也不会继续反驳,在心里为苏辙默哀。
毕竟,苏辙这差事,确实是得罪人的活。
高太后一言而决,将事情定下,
“官家既然同意,过几日老身会在朝堂上让人提及,将苏辙提拔至国子祭酒,主理国子监诸事。”
“至于陆佃,就离开中枢,到地方任职吧!”
“孙儿以祖母之意为重。”赵煦微笑着同意。
他并未因为陆佃被罢免而去反驳,陆佃不是他的人,他自然也不会为了陆佃,去让高太后难堪,高太后欣慰不已。
“报,王相、苏相、枢密使林大人,枢密副使章惇,尚书左丞……”
这时,门外一人高呼,声音急切高昂。
“童湜,速速将人带来此地。”
随着一个个名字喊出,高太后大惊失色,赶忙让童湜出出迎人。
童湜不敢怠慢,火速跑了出去。
“这是出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