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商议新相
时间偷偷的跑。
一晃两月的时光流逝。
两月前,王珪病逝,导致朝堂上风起云涌,为左相之事,争斗得头破血流,各自弹劾,导致朝堂上大量的官员流失。
不过,赵煦一心处理王珪丧事,以徒弟之身,为王珪尽孝。
高太后充耳不闻,百官每每提及,她都让人,转移话题。
这事越演越烈,导致一些闲散王爷,也有了心思。
高太后无奈,在王珪下葬之后,第一时间让赵煦回宫。
赵煦一路疾驰,快速返回皇宫。
宝慈宫内,高太后紧皱着眉头,一脸的疲惫。
甚至于,赵煦还看到高太后头发上,多了几缕银白。
赵煦心有愧疚,快速上前行礼,“祖母,孙儿回来了。”
“煦儿可曾用膳?”高太后瞧见赵煦,脸上露出微笑,语气柔和的关心着。
“祖母一说,孙儿还真有些饿了。”赵煦微笑道。
“童湜,还不去让膳房为官家膳食。”高太后立刻向童湜嘱咐道。
“是——”
童湜微微颔首,走出了宫殿。
“童贯,你也出去外面守着。”
童湜一走,赵煦立刻向跟随而来的童贯打发出去。
童贯虽然是心腹,但有些话,除却高太后,任何人都不能听。
“是,官家。”
童贯行礼,转身离开。
“煦儿,你是不是有要事与老身细说?”童贯走出房间后,高太后快速询问。
赵煦微微颔首,低声道,“祖母,这两月朝堂争相的事,孙儿一直都知晓。”
“只是孙儿一直在想,要不要利用这次机会,将三省取消,转换成内阁。”
“但是现在朝堂刚稳,若是取消丞相之制,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祸端。”
“因此,孙儿才装作不知没有回复祖母。”
高太后大惊,赵煦与她摊牌后,就明确说过内阁以及军制之事。
因此,现在虽然未组建内阁,但她对内阁的制度大致也了解。
内阁的制度虽然优越,但若是贸然取消,绝对会让百官反对。
赵煦之前就和她说过,取消丞相制度,制定内阁,需要一个机会。
现在这个时候确实是好时机,而且曾布也是极为合适的人选。
曾布若是为相,她和赵煦完全可以一箭双雕,不仅将朝堂之事解决,还能将后宫之事也一同解决。
但是,正如赵煦所说,现在朝堂刚刚稳固,大宋已有盛世之兆,若是贸然改制,恐怕会让这一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盛世之兆荡然无存。
沉吟许久,高太后语重心长,郑重开口说道,“煦儿,改制之事,历来是朝廷大事,此次时机不熟,老身以为,当缓而行之。”
“不然,贸然改制,恐会让朝堂不稳,人心惶惶,朝堂好不容易稳定的局面崩塌。”
赵煦微微颔首,遗憾道,“可惜了,此事若是再晚上一年,都是绝佳的时机。”
“确实如此。”高太后认同的点点头。
曾布近几个月虽然刻意亲近于她,但她十分清楚,曾布是向太后的人。
之所以没动曾布,完全是因为曾布的转向,改变了朝堂的格局。
随着曾布、章惇以及蔡卞等新党核心,逐渐改变政治立场,新党几乎是荡然无存。
“祖母,那你以为何人可为相?”赵煦问道。
“李清臣与苏颂皆可,曾布应当除去。”高太后果断说道。
曾布现在已经势大,既然用不上了,那自然是将人处理了最为合适。
“祖母放心,曾布用不上,自然不当留。”赵煦嘴角上扬,冷笑道,“不过,祖母不妨借着这次机会,将向氏在朝堂上的势力,一并拔除。”
“让慈宁宫那位消停一些。”
高太后虚眯凤眸,冷声道,“既如此,那朝堂之事交由官家布置,务必将曾布以及向氏之人全部踢出朝堂。”
“宫廷之事,就交由老身处理。”
“她若是还执迷不悟,老身自不会再留情面。”
“神宗刚葬,正缺少守陵之人。”
“祖母放心,孙儿早有布置,曾布以及向氏之人,绝对逃脱不了。”赵煦微笑,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