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二百一十八窦娥冤 - 后唐 - 打大怪兽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后唐 >

第209章第二百一十八窦娥冤

第209章第二百一十八 窦娥冤  真的是比窦娥还冤啊。

柴瑞和那个文文什么事情都没有。柴瑞见文文只是希望得到文姜的下落,可是无论是李可馨、梦菲等人还是杜甫、谭伟林等人都认为柴瑞这是在自讨苦吃。已经有三个美丽异常的红颜知己,还要在外面招惹新的花魁。

被李可馨等人恶整,柴瑞不但没有得到人的同情,反而认为柴瑞是活该。

“六月飞雪啊。”

柴瑞无奈的仰天长啸。

突然一个词,闪入柴瑞的脑中。

《窦娥冤》。

柴瑞记得语文课本中曾经节选了一段,而且还要求背诵。“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欺软怕硬,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有一个奇怪的念头,从柴瑞的心里突然产生。

文化。

没有百家争鸣的文化,儒家思想只会走入死胡同。而且一直以来,文人只是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又有几人为百姓真正谋划过。儒家思想,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罢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儒家思想更符合统治的的要求。让百姓成为乖乖的顺民。窦娥,不过是百姓的一个缩影而已。有多少百姓和窦娥差不多。含冤莫白,可是又投诉无门。

对……

就以《窦娥冤》为切口……

柴瑞连忙找到杜甫,王昌龄等大文豪。柴瑞虽然会写什么古文,怎么说前身也是个历史学家。可是柴瑞自己知道,自己那点水平连一般的秀才都比不了。

杜甫、王昌龄等人被柴瑞的想法彻底的震撼了。没想到柴瑞会想用歌剧的方式来表述百姓的疾苦。

二人很快就答应帮柴瑞谱写《窦娥冤》。

虽然和关汉卿的不同,但是以杜甫和王昌龄的才华,想写出一篇惊世骇俗的《窦娥冤》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可是柴瑞看了之后,非常的头痛。

写的是太好,不过是赋的形式。虽然可以唱,但是平常百姓绝对听不懂。而柴瑞只是想让百姓听的懂,让百姓知道,社会是如此的黑暗。那些官吏是如何用自己手中的权利逼迫百姓的。

“杜先生,王先生,这篇窦娥赋写的是非常的经常,相信也会被万世传颂。可是……”毕竟对方都是名动天下的文豪,柴瑞也不敢轻易的去批判。

杜甫和王昌龄二人对视了一眼,如此精彩的文章,他二人再也无能为力去写更好的。

“怎么?还不好吗?”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这下杜甫和王昌龄二人更加不明白,好有什么不妥。

柴瑞这才慢慢的说:“我想让目不识丁的百姓都能记住。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严谨的结构,更不需要完美的对仗,我只需要让百姓听的懂就行。”

这下杜甫、王昌龄才明白:“好吧,我知道该如何写了。”

当天下午,几乎没有文言,而全是百姓能够听懂的白话文。

当柴瑞看到剧本之后,感叹文豪就是文豪,如此精彩的剧情,如此犀利的笔锋,把封建官吏那丑恶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把百姓的疾苦也描述的入木三分。

柴瑞相信这一定能够轰动。

柴瑞拿着剧本,急忙的跑去找文文。

“什么?叫我演出窦娥?窦娥是谁啊?”文文大为奇怪柴瑞会找她来演窦娥。

柴瑞慢慢的把窦娥冤的剧情说给文文听。文文大为吃惊,作为一方军阀之首的柴瑞,竟然可以如此看重这部窦娥冤。

“好,我演。”

有了文文的支持,美锦馆里的人不少都去参演《窦娥冤》。这些人大多非常有着非常熟练的演技。文姜就轻易的假扮文文,而且还骗的柴瑞团团转。

当《窦娥冤》出演的那一天,在场的观众都情绪激动不已。尤其是在窦娥被斩的那一刻,不少百姓就想冲上台去。好在舞台搭建的稍微比较高,才没让人冲了进去。

“我要我血溅白绫、我要这天六月降雪、我要这地大旱三年。”文文此时完全就是一个柔弱的女人,双眼充满了怒火,却又无可奈何。满腔的怒火顿时化为了对现实的诅咒。

整个剧情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用这段故事,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在昏官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面,百姓只能被压迫,被欺凌。

不少的百姓纷纷的看着落下了眼泪。

从此,窦娥更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有了《窦娥冤》的成功,柴瑞同样把另一部经典的戏剧《白毛女》也给搬了过

杜甫一直以为自己的笔,已经充分的反应了社会的黑暗,百姓的疾苦。可是没想到戏剧也有同样的作用,而且还传遍的更广更深。无数的老百姓都深深的感受到社会可以如此的黑暗。

有了这一部《窦娥冤》的成功,杜甫也接受了这种白话文的形式。大贤之人往往不会守旧。而且当柴瑞又把白毛女的剧情给杜甫讲了一番之后。

杜甫也非常乐意的为柴瑞编写。

《白毛女》,杜甫更是用心的去写。这部《白毛女》完全就是歌剧,一路而来都是唱。虽然杜甫对歌剧不甚了解,但是杜甫对词还是涉猎。杜甫就从一些词当中摘些合适的曲调来填。

在杜甫创造《白毛女》的时候,《窦娥冤》已经慢慢的传开。几个戏班都开始学习《窦娥冤》,而且不少戏班已经开演《窦娥冤》。不过《窦娥冤》一出,李隆基和安禄山都感到非常的不安。

这是赤裸裸的攻击朝廷。而且安禄山已然称帝,也非常害怕自己控制下的百姓情绪不稳。一旦被人煽动,极易产生反抗的心理。无论是安禄山还是李隆基,都希望百姓是乖乖的顺民,逆来顺受。谁都不希望百姓难以驾驭和控制。

当《窦娥冤》传来之时,安禄山和李隆基连忙进行封锁。只要有戏班演出这个剧目,马上就会遭到逮捕。而且这些戏班的班主更有牢狱之灾。

不过这也挡不住《窦娥冤》的传播,既然不能明目张胆的演出,可是却不住一些内心充满了激情的戏子的热情。他们可以去乡村里搭台演出。

有了这些戏子的舍身传播,安禄山和李隆基最终无法阻止《窦娥冤》的传播。不过一部戏剧能够带来多大的影响,哪怕就算是轰动一时,最终也会被时间所遗忘。而留下来的《窦娥冤》不过是一部比较出名的剧目而已。

可是不久,另一部鸿篇巨制《白毛女》歌剧也问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