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趁还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 - 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 - 鬼脚七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7章趁还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

第7章趁还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1)

坚持用心做一件事情,不用多长时间,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真实地做自己,找到自己,世界就会找到你。

那么多束缚,我们自己进去的,然后再努力去挣脱。

什么是在乎,什么又是不在乎

这几天我在微信上卖围巾,真是玩兴奋了,收获也很大。当然,现在还有好多事情没处理好,包装、退款和快递都没结束,七星会的小伙伴们都在忙这些事情,反而我可以偷个懒了。

下午我捧一杯茶,在阳台上看书,是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冯唐是个很有意思的作家,他的杂文写得很好玩,看书名起得多好啊,活着活着就老了。一句话,把人生就说完了。

后来加措活佛说要到我的小办公室来坐坐,我很开心。于是约了几个小伙伴过来一起听活佛讲他的故事,讲他的执着。活佛也有执着,对传播佛教的执着;我也有执着,对自己的执着。

活佛问我:“围巾卖得怎么样?”

我说:“还不错,很多网友都很支持我,这个经历很好玩,以前没玩过,虽然有些波折,但总体很有意思。”

对于为什么是围巾,很多人都很好奇,也不理解。

我理解他们的不解,因为我自己也很好奇。羊绒围巾,不是每个地区都用得上;价格这么高的围巾,已经算是轻奢品了,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消费的。如果是想赚钱或者是扩大影响力,干吗不选一个其他商品,或者搞个会员费什么的?但我后来还是决定卖围巾。有人猜我是要测试系统,或者把粉丝分类吧?我只好尴尬地笑了笑。

其实只有一个最傻的原因:我很喜欢这个围巾。当我想要传递某种东西的时候,我就选择了它。这个跟商业没有多大的关系,真相就这么简单。

晚上送加措活佛去住的地方,是他一个信徒的房子,条件很好。我跟朋友聊天说:出家人什么都没有,但正是因为他们不要,他们才什么都有。

这让我想起,这次活动中也有不少不同的声音。

有人在微信上留言说:“太矫情了,越来越像个商人!”

我回复说:“要是能像个商人一样,多好啊。”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能做商人真的挺好的,只是我现在没这个能力。

有人说:“有的粉丝很失望,你不担心?”我说:“是他们失望不是我失望,我担心什么啊?”

有人说:“有人在微博上黑你呢?”我说:“没事的,卖不卖围巾都会有人不认同我。”他们怎么评价都可以,我实在没空看。

晚上那个朋友说:“你这个状态我总感觉有点怪,好像很自我,好像很固执,好像很自大,但好像又跟这些不一样。”

我说:“当我能清晰地看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我就不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我对自己的评价,也是别人对我的评价。”

朋友说没听懂。我说:“我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也就是接纳所有人的评价。就像做电商去掉了地域维度,反而拥有了所有地域;出家人不追求住房的时候,他们可以住在任何地方。”

过了一会儿,朋友说:“这个思路,真有意思!当我们不在乎某种事情,才真正不被它控制。这种不在乎,不是接受好的,拒绝差的,而是接受所有的可能性。”我听了开心地哈哈大笑。

有时候理解比支持更让人开心!

咱们再看看互联网上的一些案例,当淘宝和360免费的时候,这些公司能赚所有人的钱;当腾讯的游戏不在乎硬件的时候,几乎在每个人的手机上都能玩他们的游戏……

当你不再执着于工资有多高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的工作范围就大了很多很多,你可以真正选择你喜欢的工作;当你不在乎对方是否爱你的时候,你可以爱任何你想爱的人……

你问我到底预售了多少?其实不重要,因为我之前根本没有设目标。这件事情做完了、做好了,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不执着于某个东西,才真正拥有了它。没有期望,一切都是惊喜!

这时候,世界,是多么的精彩;生活,又是多么的轻松!

“匠人精神”的反思

之前我讲过一位武夷山老人的故事,讨论关于“匠人精神”的话题,引起很多朋友的共鸣。微信后台收到一百多位朋友的留言评论,有些留言居然好几百字。大概意思是说,看了文章很有感触,一直希望做某一件事情,但遇到太多的阻碍和困难,这些困难中最大的阻力,反而来自最亲近的人:父母、爱人、朋友。看到这些留言,我沉思好久,回顾自己做自媒体的历程,感触颇深。

三年前,我在公司负责比较重要的业务,业余时间写写文章,微博、微信做得都不错,还参加一些电商会议,在外界小有名气。一次跟几个关系很不错的同事吃饭,酒过三巡,有位同事语重心长地说:

兄弟,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所有在公司外部比较活跃的人,最终都离开了公司?你在外名声越来越大,有这种趋势!别人离开就离开了,但你现在负责的业务很重要,公司对你也很看重,前景不错,如果因为一些原因离开,太可惜了!还是建议你注意点。

我知道他的意思,那个同事跟公司的高管关系也不错,估计是有人私下议论过。但我当时没有太在意,还是坚持写文章。2013年年初,我几乎每天都要写一篇文章。那时为了避免影响工作,我每天晚上十点以后写文章,经常写到凌晨一两点。我自己兴致很高,但家人受不了。父母希望我注意身体,多次强迫我十二点前睡觉,其实父母还好说,因为不住在一起。最大的抱怨来自老婆,因为经常没时间陪小孩,没时间外出活动,也没时间陪她。这么长久下去也不是办法,我找了个时间,语重心长地跟老婆谈了一次,我说:

做自媒体这件事情,我真的很喜欢,也很有意义。但开始这一两年,会对家庭有影响,需要占用很多时间。但我真心希望你能支持我!

那次谈话以后,老婆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爱一个人,不就是要全力支持他吗?无论对错。后来,我真的离职了,全职做自媒体,再后来我想转型到文学方面,逐渐淡出电商和互联网行业。所有的决定都得到了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但要坚持做好一件事情,并不是有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就能可以的。真正的阻力,一定是来自自身,来自内部。

内部有两大阻力,第一个阻力是“诱惑”!

每个人坚持用心做一件事情,不用多长时间,一定能做出一些成绩。这是真的。现在太多人不会坚持用心做事情,总想取巧走捷径。那些不走捷径的人,反而能走得更远,就像现在有很多成功的人说“慢就是快”,背后也是这个意思。靠投机取巧的方式取得发展,最终容易夭折。

我做自媒体也一样,坚持一年,小有成就,有一定影响力。这时,各种溢美之词开始出现,很容易让人忘乎所以,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记得那段时间,我写了几篇不错的文章,一些大网站未经允许转载了,我当时火冒三丈,公开跟他们叫板。现在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无知又无聊。

当我的自媒体粉丝超过十万以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跟我谈合作,甚至送股份,我自己也竞拍广告、卖商品、招会员、做培训……发现钱真好赚啊,一年赚几百万并不难。这时的诱惑是赤裸裸的。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能抵挡住钱的诱惑,特别是这种来路很正、纯粹靠自己劳动赚钱的诱惑。

这种诱惑是潜移默化的,就像吸毒一样,慢慢成瘾。人都有个毛病,就是一旦赚到钱就会觉得理所当然,然后想怎么继续赚钱。例如,如果我的目标是一年赚一百万,但第一天就赚了一百万,我就会把起初要做的这件事情放下,想着接下来怎么继续赚钱。不只是我,你也是,绝大部分人都是。所有的目标在被满足后,有短暂的快感,但很快就会有新的目标来替代。

一直到现在,我都在抵制这个诱惑。今年,我发起的七星会不再扩大规模,新媒体研究院交给三寿,七招聘业务交给无忌,一些战略合作的项目我退出,不再搞培训,不再演讲,不再参加商业活动等。所有的广告,只做发布,不做定制,由助理全权处理等。这些都是在“砍掉”诱惑。

另一个内部的阻力是“惰性”。

最开始,惰性不明显。一个人只要下了决心,怎么着都能坚持一段时间。如果这段时间出了成绩,积极性会更高。惰性最大的挑战,是当整个事情步入正轨以后,新鲜感消失,金钱和名誉的刺激也变淡,就像最近两个月我的状态一样。这两个月,我写文章的频率明显降低,分析来分析去,我觉得是“惰性”的影响。

平时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小朋友放暑假了,陪着旅游,自己看看小说,和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加上我还说不要勉强自己写文章,就没有花更多精力在做自媒体上。《老子》第六十四章: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大概意思是:平常人做事,经常在差不多成功的时候,就失败了。如果做一件事,结束时跟开始一样谨慎,则没有事情做不成。

“慎终如始”,说得多好啊!

但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做不到。除非真成圣人了。怎么办?那就也和我一样,静下来,时而反思一下,对克服“惰性”也会有效果吧。

关于“匠人精神”,不只是手艺人的事情,对于上班族,如果具有匠人精神,同样会受益匪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