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眼下都听你的王太妃她们也叫人送了不……
第113章眼下都听你的王太妃她们也叫人送了不……
这一来,几位从安州过来的士子,就这么踏踏实实住下了。
很快,他们真的从王妃那里拿到了《西游记》下半部,又求了一些别的书籍,认真抄写了起来。
除了每日一定时间的抄书,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罘州城以及周边村镇中四处游赏观察,观罘州官署的各种举措,观民风民心……
越观他们就不免越心动、越困惑。
这罘州的情形,比他们预想的好了不知多少,好到有些离谱。
比如从未见过的雪妖犁,比如罘州安置难民流民的举措,比如罘州百姓眼底有光,和别处眼神麻木的百姓一比,就觉得整个罘州都是活的。
韩子建等人便有心多探究一番。
结果,就这么留了下来。
既然留在罘州,住在官署客舍,那按规矩,一旦官署有事项托他们去做时,便该回报一番,才是君子之义。
只是他们没想到,就在帮罘州官署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又发现了一个很新奇的东西:
这边官署,竟办了一个官学。
几间旧屋,收拾的齐整,每个屋里都一头放着一块黑黑的大木板,旁边放这些白色的白土条。
正对着大木板的,是好些张桌椅。
每日里到了一定时间,便有人来“上课”。
上课的先生,拿着那叫“粉笔”的白土条,在被称为“黑板”的大木板上写写画画地讲着……
只讲的东西,却更加新奇。
主要竟是一些术算之类的杂学东西。
第一回瞧见时,韩子建等人屏息敛神地在外面听了听,原本觉得这官学有些“不务正业”,教导的东西有些偏……
可谁知真听下去后,却大大称奇。其中的东西,连他们这些自诩多才多智的士子,都自叹不如。
一时间就听住了,没留神竟在外面站着,足足听了一节课。
到了这日夜里,几人兴奋地讨论,一时都顾不上歇息。
“韩兄,”
一人热切道,“今日听他那杂学,虽偏了些,但韩兄不觉得,他所教授的一些东西,正可用于日常事务?”
就说提到的那什么几何,体积算法,细细一想,这若是在水利工事上,材料堆一堆,一量一算就十分精准。
管粮仓也能用……就那什么鸡兔同笼,什么追击问题等等,说起来他们算筹之学也有涉及,但却不如这个这般直接高效。
不是他们笨,而是整体的大殷这几十年的风气,有点鄙视算筹之学……
礼、乐、射、御、书、数这君子六艺中,大殷风气更偏礼、乐、书,而射、御其次,最后才是数。
这也导致了许多士子,算筹之学并不精深,唯有少数一些本性就喜欢的,或者所谓的异士才精通这些东西。
自然,也有一些心存社稷的士子,更务实些,对术算之类也会下一些功夫,但局限于大环境,也做不到精通。
就比如他们几个。
“韩兄,我想跟着学一段罘州杂学——”
其中一人唤作王鹤的,这时忽而开口幽幽道。
“王兄,”
另一人忙道,“今日你难道没听那小吏说,只有肯留在罘州效力的人,才能进了这官学之中……”
说着想了想道,“他是怎么说的,说是要签约……大约是有文书规矩?最低要留在罘州三年才可离开。”
大殷士子名声很重要,一旦被人认为悖逆了君子之诺,传扬出去,那换了别处也要受排挤的。
“三年又如何?”
这王鹤默了默道,“不过弹指一瞬间,能多学些这般神妙规则,别说三年,便是留上五年又有何不可?”
他其实很喜好术算,但一直没找到更好的师门学习。
此时接触了罘州的东西,心里的热情就不免烧了起来。
“我知王兄深谙此道,”
韩子建这时开了口,“王兄说的不错,三年又如何?王兄想学,便应了也好——我们几人,再接着看看……”
接下来他没多说。
他也心动,但还是想再观察,再斟酌一番。
有了几人这商议,年前,王鹤便签了文书,等于正式留在了罘州。
闻青檀心中一喜。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士子,罘州,竟然真的开始能留住人了。
“分房子,”
等沈商凌听闻青檀说了,不由一乐,“你们官署也该拿出引进人才的策略来,既然引进了,该给的福利补贴,是不是也要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