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1)
第5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1)
第一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也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运用数学平衡式描述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
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一)会计恒等式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经济业务又称为“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引起资产、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经济事项。
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必然引起有关会计要素相应的增减变化。但不论发生何种经济业务,会计要素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因为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等量增减变动,所以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不会被破坏。
1.对“资产=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方等额有增有减,权益不变
(3)资产与权益同时等额减少
(4)权益方等额有增有减,资产不变
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影响
(1)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2)资产和负债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3)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增加
(4)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同时等额减少
(5)资产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6)负债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不变
(7)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等额有增有减,资产和负债要素不变
(8)负债要素增加,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减少,资产要素不变
(9)负债要素减少,所有者权益要素等额增加,资产要素不变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企业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节复式记账
一、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记账方法。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时,不仅要在“银行存款”账户中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还要在“原材料”账户中按相同的金额登记原材料的增加。这样,“银行存款”账户和“原材料”账户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再如,当企业赊购材料时,一方面要在“应付账款”账户中登记应付款的增加,另一方面要按相同的金额在“原材料”账户中登记材料的增加。因此,“原材料”账户与“应付账款”账户之间也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就反映出经济业务引起的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
复式记账法主要是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概念
借贷记账法又称借贷复式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的复式记账法,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复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三)借贷记账法的会计科目结构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权益类账户的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期初期末余额均在贷方。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相同。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1)收入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收入类账户结构与权益类账户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