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献祭仪式
血色结晶砌成的石室里,每块石头都在渗出温热的液体。赵晓燕举着双生星核往前走,赤金色的光纹在地面投下晃动的狐影,照亮那些嵌在石缝里的守墓人日记,不是纸张,是用银甲人的灵骨打磨而成的简牍,上面的血字还在微微蠕动,像无数细小的血虫在爬行。
“是星澈的笔迹。”王小二的护心镜突然贴近最外侧的简牍,蓝光让血字浮现出银甲文的原型,“苏博士解析过这种书写方式,是用守墓人的心头血混合星核粉末写成,能保存千年不褪色。”
赵晓燕的指尖刚触到简牍,血字突然顺着她的手腕往上爬,在小臂上凝成幅诡异的阵法:九只黑色狐狸围着颗倒悬的星核,狐眼处的血珠正在滴落,每滴都化作个青狐族的符文。“这是……反向献祭阵。”她的声音发紧,火脉灵力突然失控般暴涨,“和档案室血书上的反向镇魂歌同出一源!”
石室顶部的地脉裂缝突然垂下无数血色藤蔓,藤蔓末端结着发光的果实,里面裹着缩小的守墓人虚影。赵卫东挥斧劈开缠向婴儿的藤蔓,斧刃溅起的血珠在空中凝成血字:“以魂为引,以血为媒,逆献星核,换黑暗沉睡”。“他娘的这字会咬人!”壮汉手背被血字烫出燎泡,却死死护住阿兰怀里的婴儿,“uncle赵当年就是为了阻止这劳什子仪式,才把自己灵核嵌进星核的?”
阿兰抱着婴儿退到石室中央的祭台旁,银镯转出的光纹在祭台表面铺开,那些血字遇到银光竟开始退缩,露出底下刻着的青狐族图腾。“不是阻止,是改良。”青狐族少女突然指着简牍上的批注,那是用青狐文写的小字,“是奶奶的笔迹!她说反向献祭的关键在‘逆’字,不是献祭光明,是用黑暗族群的能量反哺地脉。”
王小二突然握住赵晓燕的手,护心镜的蓝光与她的火脉灵力在简牍上交织,血字记载的仪式步骤渐渐清晰:“需要三族灵力共振,用双生星核当容器,先吸收黑暗能量,再反向注入地脉。”少年的指尖划过“献祭者需自愿剥离灵核”这句,声音沉得像压了块矿岩,“代价是……”
“是永远困在地脉里。”赵晓燕的目光落在简牍末端的签名上——“青岚”两个字被血珠反复浸染,边缘已经发黑。她突然想起母矿遗骸里那半块狼牙穗,心脏像被藤蔓缠住般发紧,“我娘参与过这仪式的改良。”
婴儿左眉骨下的光斑突然剧烈闪烁,小手抓住片飘落的血字,那血字在他掌心化作只银色的狐狸,围着双生星核转圈。祭台突然震动起来,石室四壁的简牍同时翻转,背面的血字组成巨大的星图,图中黑暗族群的巢穴位置,正与矿道尽头的虚空漩涡完全吻合。
“仪式的终点在虚空。”赵卫东用斧柄指着星图中心的红点,那里的血字正在变形,化作黑暗首领的虚影,“这些血字在给我们指路!”
“更像是在逼我们选。”王小二的拇指摩挲着赵晓燕手背上的血痕,那里的皮肤还在发烫,“要么完成反向献祭拯救地脉,要么看着黑暗族群利用母矿能量破封。”他突然轻笑一声,蓝光里浮出两人在试炼场额头相抵的画面,“但我记得某人说过,跟我在一起不算绝境。”
赵晓燕望着他眼底跳动的光纹,突然想起父亲日记里的话:“守墓人的勇敢不是不怕牺牲,是知道牺牲的意义。”她反手攥紧少年的手指,赤金色的光纹顺着简牍蔓延,将所有血字连成完整的咒文,“仪式需要双生星核当容器,需要婴儿的血脉当催化剂,还需要……”
“还需要有人主持阵法。”阿兰突然指着祭台中心的凹槽,那形状刚好能放下银镯,“奶奶说反向献祭的主持者必须是青狐族圣女后裔,银镯是阵眼的钥匙。”她把婴儿往赵晓燕怀里送了送,银镯在祭台光纹中发出嗡鸣,“我留下,你们带着孩子去虚空。”
“放屁!”赵卫东的开山斧重重砸在地上,土黄色的光纹震得血字簌簌掉落,“要留一起留!老子这把斧子劈过的黑暗东西,比你们见过的都多!”他突然挠了挠头,声音低了半截,“再说uncle赵托我照看你们,总不能让丫头片子抢了功劳。”
赵晓燕把婴儿递回阿兰怀里,指尖在祭台凹槽里轻轻划动,那里的血字突然浮现出最后一行:“当双生星核吸收足够黑暗能量,需用守望者的灵识引导,否则会反噬自身。”她抬头时正对上王小二的目光,两人眉骨下的月牙痕同时发亮,像两盏在黑暗里约定好的灯。
“看来谁也跑不掉。”她的尾尖轻轻勾住少年的手腕,赤金色的光纹与蓝光缠成麻花,“不过这次,我们不用剥离灵核。”双生星核突然在她掌心旋转,将周围的血字吸成淡金色,“我娘改良的仪式里,藏着用星核碎片替代灵核的法子——就像守墓人遗骸里嵌着的那些。”
石室顶部的藤蔓突然停止蠕动,所有血字在这一刻同时亮起,将仪式的最后步骤投射在虚空:三族灵力在祭台共鸣,双生星核吸收黑暗能量,通过婴儿的血脉净化,最后由双生守望者注入地脉。而在星图的角落,有个模糊的银甲身影正往虚空深处走去,左眉骨下的月牙痕闪着与他们相同的光。
王小二突然拽了拽赵晓燕的手,护心镜悄悄映出简牍背面的小字,那是用银甲文刻的“别怕”,笔迹与星澈怀表上的“等你”如出一辙。赵晓燕回握住他的手,感觉少年掌心的温度正顺着血脉蔓延,比石室里所有的血色结晶都要滚烫。
“走吧。”她转身时,尾尖不小心扫过赵卫东的头盔,带起串土黄色的光粒,“让他们看看,新的守望者怎么完成这仪式。”
石室的门在身后缓缓闭合,血字记载的反向献祭仪式,正随着他们的脚步,一点点从古老的简牍里,走进必须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