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认定和尘胜算更大,并非因为私情
第82章认定和尘胜算更大,并非因为私情
常农满意点了点头,问:“还有呢?”
“没、没了。”
“其他人可有要发表见解的?”常农头一转,看向众人,门生们慌得垂下头,要么看向别处。
“你们啊。”常农怒其不争,叹了口气,头转回,“青青,你来。”
“是师傅。”相青青点头应下,往前走半步,“我的观点与云篱师妹一致,不过我有一疑问想请教四师妹。”
“二师姐怎如此客气,是何疑问啊?”和尘问。
“肉桂性温,阴虚火热之症的病家服用口角容易糜烂,为何三师妹要用它?”
相青青并非故意找和尘麻烦,她相信和尘用不合适的肉桂一定有原因,想让她当众人的面解释,一方面可以解答自己的疑惑,另一方面是相让她展现能力,向众人证明自己。
到了此时,关于遴选结果相青青心中已有答案,她打从心里认定和尘胜算更大,并不是因为私情。
而是这两年来,她目睹过无数次和尘屋内烛火燃至三更还未灭,每日总是第一个去藏书阁最后一个走。
为了分辨药材,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和尘经常孤身前往峰顶悬崖边观测采摘,有好几次回来身上沾满泥土,手上血痕遍布,问她时也只是悄悄把手掩到背后,笑了笑说去采药草了,从不提受伤之事。
那悬峭壁上长了许多珍贵药材,采摘时格外危险,需要多人协助,以绳索绑住腰身,且需要穿特质的鞋履。崖下是望不到尽头的万丈深渊,光是看一眼足以令人两腿发麻,浑身发颤。
她不知道和尘怎会说的如此随意,这样的事情她见过许多次,担心和尘出意外,也提过与她一起,但和尘不让,为了使她放心,说以后不会去了。
以及那双纤细白嫩的手,前十五年何曾沾过阳春水,可这两年的冬季,指节上的冻疮都快数不过来了,偶尔起夜经过和尘屋门,还能听到她呓语,连梦话都是在背书。
甚至做到风雨无阻,每两日为温迎漪炖煮鸡汤。
短短两年光景,悄然洗去和尘一身稚气,如今的她,由内而外散发着坚定和沉稳,还有历经磨练后的成熟与担当,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磨砺,只是这些磨砺的背后是何原因,相青青不得而知。
和尘转变之大,一度令相青青难以接受,她觉得和尘过得太苦,活得太累。
不明白原本可以无忧无虑逍遥自在的在大家的宠爱之下过一生,何故要自讨苦吃,甚至乐在其中。
但褪去青涩稚嫩的和尘,又令她欣慰不已。她十分清楚,若是堂主之位交给她,和尘绝对可以做到独当一面,因为她从和尘的身上看到了些许温迎漪的影子,不过和尘不似温迎漪清冷,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平易近人许多。
这两年不仅和尘发生了巨大转变,在与步岚芳的相处中,也越发感受到步岚芳表里不一,并非表现出来那样无意堂主之争,所以,于情于理心中自然更倾向和尘能继任堂主。
“二师姐所虑我也思虑过,所以剂量仅用了一钱,剂量多会导致嘴角溃疡,但剂量控制得当,并与通草、车前子一起煎煮却可抑制溃疡,故而用了肉桂。”
“嗯。和尘说的没错,你们可记住了?”常农点头表示认同。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纷纷回道:“师傅,记下了。”
不过步岚芳却站了出来,她朝几人点头,缓缓问道:“据我所知,书上从未记载过肉桂可抑制溃疡,而且车前子三师妹用了四钱的剂量,是否过量?阴虚火旺之症,是需要加入滋阴降火的药材,可车前子性寒,师妹剂量用得如此大,可曾想过老者身体承受得住?”
听出来步岚芳是来找茬的,常农只笑了笑,“和尘,同你三师姐说说吧。”
静候一旁的温迎漪嘴角的上扬稍纵即逝,似乎料到步岚芳会有此问,不过面上依旧冷淡,她低头看了眼手里的书,双手背到腰后。
和尘先是看了眼温迎漪,见她向自己点头,这时也意识到中午说的险招是这个意思。
不过在她看来,这并不是什么险招,只要能药到病除,救死扶伤,多险的方子都是好方子。
“三师姐问到实处了,若是只使用四钱车前子剂量确实会偏多,两钱最为合适。三师姐且看老者用的方子,我多加了四钱熟地,剂量与之相同,再辅以一钱的五味子即可化解车前子之寒,肉桂之燥。”
“原来如此。”步岚芳似懂非懂点头,又问:“以五味子化解肉桂之效,熟地化车前子,会不会有些多此一举?”
“这是什么方子?用的好奇怪。”门生有的听出不对劲,开始议论纷纷。
“可不是,虽听不大明白,但三师姐说的也有道理。”
“如果不用肉桂、车前子,便也不需要肉桂、五味子,如此一来不是更好?”
“听三师姐的意思,确实有些画蛇添足。”
“次法,是从藏书阁内一本破损的古书上所得,不过,我将方子按年龄之别、体质之异,稍加改良,使之更契合各色人等的用药所需。”
和尘先是回方子从古籍演化而来,之后才回为何要以药化药的问题。
“老者上了年纪,身子底子弱,需要五味子固原,但年纪大,身子承受不住一钱剂量的五味子,且五味子能化解肉桂之燥热,与肉桂相抵后,还能余些药效,而车前子与熟地亦是如此。”
“师傅,四师妹所言我听明白了,只是以药化药还真是头一回头听,我不曾在医书上看过,师傅亦不曾教授过,未有先例,若真按此方救治病家,会不会……”
会不会伤人性命,步岚芳欲言又止,语气虽委婉,却句句在说和尘自创方子没有依据,会有隐患。
常农听出她的画外音,先表示认同,“嗯,岚芳说的不无道理。”
听到此话,众人将目光锁在和尘身上,步岚芳饶有深意盯着和尘。
不等和尘开口,常农出声道:“和尘,她们都不曾听过以药化药之法,你的方子大家有异议,依你所言,是从古籍上学来的,你得拿出证据来,那古籍叫何名字,去取来给大伙儿看看。”
“在藏书阁。”和尘正有此意,转身便要走,却被走上前的温迎漪堵去路。
“师姐?”和尘疑惑。
温迎漪举手在和尘面前晃了晃泛黄医书,书面上赫然写着《金匮遗编》四个大字。
她递上医书,“师傅,医书在此。”
步岚芳面色一紧,意识到情况不妙,没想到温迎漪早有准备,没来得及开口,就听温迎漪解释,“师傅这几日咳的厉害,我便去藏书阁查找止咳的方子,从此书得到几个古方,抓药煎煮,师傅服用后,现已不咳。”
“这几日的药是从这书上得来的?”常农问,她不知道温迎漪的方子居然也是从古籍来的,如此一来更有说服力。
“嗯,以药化药之说便是出自此书,我也用了此法将方子加以改良,才煎煮给师傅服用,眼下看来,却有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