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读者文摘精华:秋》(3)
第2章同佛陀谈心
“做人”是人活着最大的事情,是对生命的最大负责。学佛即是如此,是对生命的负责,学佛的意义在于完善并提升我们的生命质量。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人都有一颗佛心,人人是佛。时常与佛陀谈谈心,参禅悟理,明心见性,看透人生,取得心灵的平静。这不也是人生一乐事吗?
01放下
有一位修行非常高的老和尚,收养了一条流浪狗,每天都要在傍晚喂食。
老和尚在为狗送饭的同时,总是念念有词地唤着:“放下!放下!”
徒弟们觉得很奇怪,就问:“您为什么总是说‘放下’呢?”老和尚不语,让他们自己去悟。徒弟们就观察老和尚,终于发现:每天当师父喂完狗后,就不再读经了,而是自己到院中打打太极拳、悠闲地散散步或者看看日落,惬意地享受生活。
徒弟把观察的收获告诉了师父,老和尚微笑地点点头说:“你们终于明白了。其实我在叫狗的时候,也是叫自己‘放下’,让自己放下许多事情。因为人们不可能在一天内做完所有的事情,你只要将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就已经很好了。”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浮躁的
社会,人们会为了蝇头小
利耿耿于怀,会为了一些
冲突和矛盾彻夜难眠。要想从苦难中解脱,就要超越个人的存在,拥有一颗无着心,无着心便是没烦恼的状态。佛家有云:“忧生于执著,惧生于执著;凡无执著心,亦无所忧惧。”面对贪嗔痴及诸烦恼时,我们能够悠游法界,心灵自由,就会当下自在。
02不知己是一种罪过
百丈怀海禅师有一位弟子叫香严智闲,他非常聪明,在怀海面前可以问一答十。智闲禅师自从怀海入灭圆寂后,就跟随大师兄沩山灵佑禅师学禅。
有一天,沩山灵佑禅师对智闲说:“听说你在先师在世之时,口齿伶俐,师父问你一句,你能回答十句,问你十句,你能回答百句,但这只是你的小聪明,光凭这些佛学常识是没有什么用的。”
沩山问智闲:“父母未生以前,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平时只重视引经据典、考证东考证西、收集归纳及整理资料的智闲禅师,这时回答不出来了,只好拍拍屁股回到自己的禅房,并且用尽所有的精神及时间,翻遍了大藏经及禅宗祖师父们所留下来的语录、公案之类书籍,最后连参考书都用上了,可就是找不到“本来面目”。于是智闲只好厚着脸皮,再回来找大师兄沩山请教了。
沩山说:“我实在无可奉告。如果有什么东西可以教给你的话,那是我的东西(指本来面目,佛性),并不是你的东西。”
智闲听大师兄说了这番话后,总觉得大师兄可能有意在隐瞒怀海先师所传给他的“正法眼藏”,很伤心,一气之下就用一把火把自己身边多年以来塞满屋子的书籍、资料、文件统统烧掉了。
然后就去看守慧忠国师的坟墓,昼夜六时如哑巴吞含火珠般地思考这个疑团。
终于有一天,智闲在田园除草时,忽然锄头碰到石头,咯嗒一声,智闲顿然大彻大悟,于是他沐浴焚香,对着沩山遥拜着说:“师兄你实在是太慈悲了,假如当初你告诉了我,我就没有今日的喜悦了!”
有一句佛语说:“愚痴的
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
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
地了解自己。”我们经常会问别人:某某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可能从没有问过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生在世,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才不会生出烦恼。
03不要轻视自己的力量
1989年的一天,美国田纳西州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生玛莉莎·普看了一个电视节目《天堂之路》,节目说到在未来二三十年我们要戴防毒面具上街,地球将没有花草树木,小孩子也将因为严重的污染而极易死亡。在节目的最后,男主角说:“现在还不算太迟,因为有心人会做一些事来预防悲剧的发生。”
玛莉莎·普自此决定要当一位关心地球的有心人。
她当时认为自己是个小孩,没人会重视她的话,于是想到了美国总统,想请问他是否愿意协助她防治污染。她写了一封信给美国总统,在等待回信期间,她不断地猜想,总统是否认为她是个小孩子而不加理会,或他认为那只是普通的信件而将其丢弃。这个时候玛莉莎·普克服了自己的障碍,写信给报社,打电话给广告商,希望他们能将她写给总统的信刊登出来,在她写信给总统12周后,她收到回信了,在她的不断努力下,到1990年3月全美各地总共有250个布告栏,刊登了她写给总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