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潜伏着的怪兽——广场恐惧症 - 你到底在怕什么 - 吴婉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章潜伏着的怪兽——广场恐惧症

第6章潜伏着的怪兽——广场恐惧症

【章前测试】你是否患上了广场恐惧症?

有一个5岁的女孩做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梦:她的妈妈牵着她的手在路上走,在调皮的女孩弯腰采摘路边的花朵时,她的妈妈却已经慢慢走远了。女孩发现妈妈走远后,急切地想要追上去,然而不知道怎么了,她却怎么也走不过去。于是,她大声地呼唤着自己的妈妈。请问,你觉得女孩的妈妈会做何反应呢?

a.没有听到女孩的呼唤,继续慢慢走远。

b.立刻往回跑,来到女孩身边,温柔地安抚她。

c.停下来,转身向女孩招手,叫她赶紧过来。

【测试结果】

a选项:有一定的广场恐惧症倾向。在潜意识里,你恐惧“分离”,因此一旦身处空旷的地方,就会感到十分孤独和恐慌。

b选项:你可能患有密室恐惧症。因为自幼受到母亲的过分保护让你心理上十分恐慌,担忧被母亲完全控制,这样的恐惧感将会以密室恐怖的形态困扰着你。

c选项:属于正常的人。表示从童年开始,你就和父母维持着稳定的心理关系与距离,简而言之,至少空间类的恐惧症将不会成为你的困扰。

1.广场恐惧症真的是恐惧广场吗?

广场恐惧症恐怕是最名不副实的一种恐惧症了。

社交恐惧症,顾名思义是指人们对社交的恐惧症;幽闭恐惧症,顾名思义是指对幽闭空间的恐惧症;针头恐惧症,不用说就是指对针头的恐惧症……而广场恐惧症却有点名不副实,并不是指对广场的恐惧,而是对一切开阔场所的极端恐惧,包括超市、商场、电影院、地铁等公共场所,它们都有统一的特点就是——开阔且人流量较大。

在1871年创用本症名称时是指有一类病人,一参加公共广场集会或群众性狂欢时,就出现病理性恐惧反应。一旦离开广场后,病情随之消失。以后发现本症患者对商场、大百货公司、登高、仰视高大建筑物,乘坐电梯、公共车辆、过江轮渡,穿过隧道、繁忙的马路,以及走过很长的走廊等都会产生恐惧反应。深入病理心理机制的研究发现,任何环境如果存在拥挤、封闭,使其感到无法逃脱或回避,皆可导致恐惧发作。因为患者感到进入或留在这些地方,对自己不安全,有生命危险,有发生晕厥或失去控制而无法逃离的可能。因此,广场恐惧症名不副实,亦可称为“特殊境遇性恐惧症”。多数在25~35岁时起病,女性多于男性。这类病人初期只对1~2种环境产生恐惧和回避,如乘汽车恐惧时改乘火车旅行尚能适应。只要有人陪伴,甚至与爱犬同行,尚可出门办事。若不及时治疗,随着时间推延,病情逐渐加重,症状泛化,对上述任何场所、环境都产生包围感和威胁性恐惧心理,伴随严重的回避行为,最重时自我封闭在家,整天不能外出。只有尽快远离这些场景以后,他们的恐惧感才会有所缓解,或消失。

从心理学的层面来看,广场恐惧症是一种严重且有渗透力的焦虑,患者只在面对一些热闹的场合的时候,才会表现出恐惧感,而对于一些自己感到能够掌控的地方或场景,他们还是可以以愉悦的心情,正常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通常而言,广场恐惧症往往都是以下几种想法与行为导致:

1.在他们看来,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应具备逃生出口,这些都意味着有危险。

2.无论自己的情况多差,他们都不愿意轻易地寻求别人的帮助。

3.他们总觉得会有一些超出自己掌控的事情突然在自己面前发生。

4.他们觉得自己很可能会在社交活动闹笑话,这样的想法让他们感到十分恐慌、无助,因此,他们抗拒一切人群聚集的地方。

5.他们觉得广场、旷野等空旷的地方意味着孤独无助,身处这类地方就仿佛自己被孤立或者遗弃一般。

6.他们担心麻烦的到来,更担心自己无人救赎,因此不敢轻易向他人求助,生怕被拒绝。

除了他们自身的这些观念和行为外,还有另外三个个体心理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广场恐惧症的出现:

1.生性胆小、敏感。

纵观那些身患广场恐惧症的人的性格,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通点:他们往往都很敏感,且胆小怕事,在遇到一些非常普通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也很容易表现出过分激动的表现。

2.曾经的经历所留下的阴影。

对于一些广场恐惧症患者而言,他们之所以患上广场恐惧症往往是因为过去的一些事情在他们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或许他们曾经当众出丑而受到大家的嘲笑,又或者他们年幼时曾经在公共场所走失,一个人孤立无援……总之,这些经历在他们的潜意识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负效应。

3.缺乏安全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