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谨慎使用奖励与惩罚(1) - 妈妈决定孩子的一生 - 李轶君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章谨慎使用奖励与惩罚(1)

第11章谨慎使用奖励与惩罚(1)

奖励和表扬也有时效性治疗孩子的“表扬依赖症”用表扬完成批评的任务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不难让自然惩罚替你教育掌握惩罚的六个原则代替惩罚的新方法

奖励犹如蜜糖,含在嘴里甜在心里,让人情不自禁地渴望,但蜜糖吃多了,味觉便不再会感到甜;惩罚则犹如兴奋剂,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而且还有副作用。因此,妈妈们一定要明白,奖励与惩罚决不是目的,而仅仅是教育的手段,请谨慎使用!奖励和表扬也有时效性

放学之前,老师公布了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微微非常紧张,生怕自己考得不好。老师开始一个一个念同学的名字和分数,最后念道:“肖微微,99.5分,全班第一!”全班同学都为微微热烈地鼓掌。微微心里好高兴!

回到家,微微兴冲冲地跑到妈妈面前,兴奋地说:“妈妈,我今天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这次期中考试我得了99.5分,是全班第一名!”微微原以为妈妈会很高兴,会夸奖自己,并奖励自己,可妈妈并没有夸奖她。微微问妈妈:“妈妈,我得了全班第一名,你不高兴吗?”正在清洁书柜的妈妈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说:“我高兴啊,我怎么会不高兴呢?”微微觉得妈妈一点也不热情,+她想问妈妈为什么不奖励自己,但是最终还是没问出口,扫兴地走开了。

第二天,妈妈下班后,给微微买了很多她爱吃的东西,还有两本她想要的书。微微知道这是妈妈的奖励,可是她已经觉得没什么可兴奋的了。

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父母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当看到孩子打扫房间时,应该及时称赞他:“房间打扫得真干净,家里看上去舒服多了。”当看到孩子画了一幅画,应该及时称赞他:“画得很有想象力!”相信这些及时的赞扬会让孩子更加快乐和自信。

某小学的校长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期末考试之后,他分别在不同时间内对两个班级考试成绩差不多的两组孩子做出评价。对第一组孩子,校长在考试成绩出来的当天就表扬了他们:“成绩真不错,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继续努力吧。”对第二组孩子,校长一直等到下一个学期开始之后,才对他们说:“你们上学期考试成绩不错!”

一个学期以后,第一组孩子因为受到了校长及时的赞扬和鼓励,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一致认为是校长的赞扬让自己对学习充满了信心,学习劲头也更足了。而第二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进步。虽然校长赞扬了他们,但时间已经相隔太久,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事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在孩子取得成绩以后,父母应及时给予赏识和赞扬,孩子会从中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从而激发出孩子的潜能。

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父母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表现使父母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有效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

所以,不要给孩子设立周期太长的目标,让孩子长期等待父母的赏识和赞扬。孩子的意志力和耐力都是有限的,他们很可能会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放弃努力。因此,应该多给孩子设立一些短期的表扬目标,一旦孩子达到目标或取得进步,就及时赞扬他。

及时赞赏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努力和自信,而且会促进孩子的智能发展和身心健康,大大增强孩子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励孩子奋发向上,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赏识孩子,不仅仅表现在毫不吝惜地把自己的赞扬送给孩子,更要在第一时间把这种赞扬和肯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期望,从而满怀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

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取得哪怕一点微小的成绩时,都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等事后再赞扬孩子,而应该及时赞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你可以说:“这次干得真不错,我真为你高兴,下次继续努力!”

当孩子主动向父母展示自己取得的成绩时,父母一定要及时给予孩子关注,停下手中的工作,真诚地给孩子一些赞美和鼓励:“让我来看看,嗯,确实有进步!”治疗孩子的“表扬依赖症"

在文文几个月大时,文文的妈妈就了解到一个观念:赏识教育。从此,妈妈在对文文4年多的教育中,处处不忘表扬和激励。结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不管做什么事情,文文总想着要胜出,如果自己不能取胜就退出比赛。例如,与小朋友比赛吃饭,看着别人要吃完了,就说:“你们比赛吧,我不和你们比赛了。”

有一次,妈妈带文文去少年宫,一个小朋友拿着画好的画给老师看。老师看了画只问了画的是什么,而没有对画进行评价。妈妈偷偷地问老师:文文画得好吗?老师说画得很好。妈妈很奇怪老师刚才为什么没有表扬呢?老师回答说:“不对画作评价,是免得小朋友只是为了得到表扬才去画画,而破坏她对画画本身的兴趣。”

许多孩子已经养成了因为表现良好就期待奖赏和激励的习惯,他们念念不忘表扬,做好了一件事情就想得到金色的五角星、父母的夸奖或者金钱奖励。在整个童年以及少年时代,他们或许会是父母和老师心目中的宠儿,但一旦长大,成人的赏识失去作用,他们便或多或少地感觉失落,他们没有学会从自己的行为本身获得满足和动力,他们没有学会自己为自己加油。

很显然,这些孩子已经对表扬产生了依赖性。此时,表扬不再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反而成了孩子学习或做事的一个目的。

赏识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更不是能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钥匙。也许妈妈们在实施赏识教育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一、要表扬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是天赋。

我们都知道,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对于精神药物——赏识的使用也有同样的规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天赋,诸如聪明、美丽、可爱等,因为那不是他们的功劳。

二、避免评价性的、泛泛的赞扬。

一个了解孩子心理的儿童专家从不会对孩子说:“你是个好孩子”或者“你很棒”之类判断和评价性很强的赞扬。为什么?因为那样没有用。

那些话会使孩子产生盲目的自信,助长孩子对表扬、肯定的依赖性,唤起孩子的防御心理,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没有帮助。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依赖自己内心的激励和评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