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爱孩子,先要了解孩子(1)
第7章爱孩子,先要了解孩子(1)
用童心开启孩子的心门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别再让孩子继续孤独蹲下看孩子的世界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别忘记鼓励孩子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但如何爱,这个问题并不简单。爱是一门艺术,但若没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无法展示艺术的魅力;不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渴望,就无法用正确的方法将爱之甘泉灌注在孩子身上。用童心开启孩子的心门
曾经有个孩子在作文中苦恼地写道:
当我走在人群拥挤的街头,遇到乞讨者伸出的枯瘦的双手和他那卑微的眼神时,我情不自禁地掏出一元钱,却被妈妈伸手挡住,并警告我,不要相信他们,他们都是骗子;
当我背着重重的琴盒,行走在去往琴行的路上,望着路边游戏的孩子,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与渴望时,妈妈告诉我,不要浪费时光,人生需要成就和尊严;
当我俯身在台灯下,奋战在数理化的题海中,纠缠于没完没了的单词和古诗中时,妈妈告诉我,不要贪图玩乐,生活中充满竞争……
妈妈,您什么时候能理解我,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妈妈,您什么时候能理解我,我不需要成就和尊严;
妈妈,您什么时候能理解我,我不相信欺骗和竞争;
妈妈,您什么时候能理解我,童年需要游戏和玩耍;
妈妈,您什么时候能理解我,作为一个孩子的渴望?
……
相信看完这篇作文的人都会感觉到,孩子的呐喊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听了让人震颤,让人心疼。作为家长,作为母亲,我们不禁要问一问自己:孩子的心,我究竟懂得多少?
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被人类征服,商业化的旗帜插满全球的今天,似乎已经没有可称之为净土的地方。浮躁都市中的人们总是有寻找灵魂的归宿、心灵的栖息地的渴望,但世上最纯净的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有人说在格陵兰岛的冰层下,有人说在新西兰人迹罕至的广袤原野中……其实,这片净土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每个孩子的心中。
孩子的心未受任何世俗污染,最纯洁,最高尚,带着人类诞生之初的一切优点:善良、忠诚、单纯、真挚。然而我们都忽略了这一片最洁净的土壤,总是把孩子当作没有思想的玩具,以成人的思想和意志去要求他们,压制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最简单的渴望,在他们的心灵上涂染上一道道忧郁和悲伤。
很多母亲往往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孩子越大,就越难以了解”、“我家孩子小时候不是这样呀,现在怎么变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代沟越来越深了”。其实,孩子与妈妈之间的隔阂并不在于年龄或代沟,而是因为妈妈丢掉了童心。
当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很成熟,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时,总觉得孩子太天真幼稚,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不曾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体会孩子的感受。殊不知,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的纯真,很难欣赏到孩子的优点。
当孩子渐渐长大,我们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和孩子越离越远,代沟也越来越宽。正确的思想和经验已经无法逾越这道鸿沟传递给孩子,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孩子就像一本无字的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妈妈一页一页地往后翻,却发现真正读懂十分困难。
其实,每个妈妈都曾经是孩子,都有一颗隐藏的童心,只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让妈妈失去了童心,因此也就丢失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假如妈妈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
如果你依然拥有一颗童心,一种孩童的眼光,那么请继续保持下去,让它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如果你已经丢失了它,请努力把它找回来。当你重新拥有一颗童心,你才可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
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不听话?我说东,他偏向西,处处和我对着干?他到底想怎样?
为什么我的孩子有什么话都不和我说,把委屈和苦恼都藏在心里?他想要我怎么做?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不高兴?我已经给了他那么多,他究竟还想要什么?
妈妈们又焦急又困惑,却不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
那么,就让我们来听听孩子的回答吧。一个美国的孩子曾经给父母写过这样一封信:
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