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成安之战
韩克己看着周玄,叹息一口气后说道:“老夫明白王爷的想法,可老夫背后不是老夫一人。
老夫背后是整个大魏的文官,我可以答应帮助王爷。
事实上,我也已经帮助了王爷,可王爷也清楚,我一人代表不了整个大魏的官场也不可能代表所有大魏的人。
就算是我想答应,他们也要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吧。”
周玄坐在椅子上,沉默许久,“我可以做出一些让步,只要首辅大人答应帮助我。
我必定帮助首辅大人解决文官所需要的东西,我清楚你们在想什么。
你们想要权利,能够抗衡皇权和勋贵的权利,本王可以给你们。
这一点本王不会给你保证,但是本王觉得和保证比起来,你更想要这种说法。
别人想要什么权利,本王不会去管,但是你应该清楚,你想要什么。”
大魏的文官们,一直想要把握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制衡皇室的力量。
他们喜欢把将其称为屠龙术,没错他们想要的不是皇帝的青睐,而是皇权的存在。
周玄看出,韩克己有些犹豫,韩克己在考虑能不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利益,更或者,老人在考虑自己的身后呢。
他也是文官不假,可他已经老了,狮子在暮年的时候或许仍有雄心壮志,可老去的狮子,还是老去了。
他也不再是当年初入官场的年轻人,也没有曾经的雄心壮志。
更多还是考虑当自己从目前的位置下去后,这里的变化,和他的名声。
没有人不会在意自己的身后名,尤其是他这样的身份,或许这也是他唯一在乎的。
韩克己思考许久,最终给周玄自己的答案,“王爷说的条件很不错,可王爷理当清楚,这些条件,别人也可以给我们。”
周玄知道他已经想要接受这一条件,而现在没答应,不过是想要更大的利益。
韩克己是官场上的老油条,心中的大义还在,可更多还是老人身上的暮气,他想要追求安稳。
周玄轻敲桌面,笑着说:“韩首辅也是老油条了,自然清楚本王还可以让步。
本王自然可以让步,不过本王让的利益也有限。
首先,本王若是即位,本王可以给韩首辅一个美谥。
其次,本王可以让兵部掌握一部分兵权,不敢说是全部,至少也是你们可以抗衡勋贵的关键。
最后,也是最有利于你们的一点,本王可以帮你杜绝党争。”
周玄的最后一句话很有意思,他是在说他可以帮助韩克己解决朝中的其他势力。
同样,他也是在说,自己可以帮助韩克己做大,让整个大魏的官场上,只有韩党。
韩克己的年龄大了,哪怕是帮助他成功当上大魏文官的领袖,他也不可能活到一百岁。
可对于韩克己来说,他还是不会拒绝的,因为他不能在这个位置上待多久,但是他日后的名声就不同了。
他在首辅的位置上坐了很多年,对于别人来说,他或许早已经看透很多事情,但是他对于权利的垂涎,依旧没有随着他的年纪老去。
所以他才会在首辅的位置上待这么多年,甚至于周玄清楚记得,在周羽即位后的那两年,他还是在当首辅。
而且他在那之后,还回到老家修养了几年。
等到周羽病逝后,韩克己甚至还回到京城写了一篇祭文,这一篇祭文也称得上是大魏的独一份了。
韩克己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答应道:“本官答应你,但是王爷现如今无兵无马,我可以答应,他们不见得会答应。”
周玄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给韩克己,韩克己对他的话本来是不愿意相信的,但是当周玄举例到香水时。
韩克己也是相信了,因为周玄居然能够研制出他们原本不会相信的东西,更不要说周玄居然说了河川之战的事。
河川之战并不是天衣无缝的,若是天衣无缝,大魏后来也不会出现那件事,当然,知情者也没有那么多,大魏也不是透风的强。
韩克己不清楚周玄为什么知道河川之战的真相,大魏知道河川真相的人并不多了,甚至于如今的内阁中,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河川之战的真相。
韩克己吃惊地说:“汉王殿下为何会知道河川之战的真相?”
“本王如何知道,就和首辅无关,不过本王既然可以知道河川真相,也可以知道成安之战真相。”
如果说河川之战是大魏皇室洗不清的污点,那么成安之战就是大魏文官洗不清的污点。
成安之战发生在河川之战的五年后,那时,皇帝决心改革兵部,于是让当时的兵部尚书吴云词,负责带领大军,在大魏南部的成安县,同吐蕃决战。
也就是在吐蕃的决战,导致大魏在南部的疆土一缩再缩,若不是有着宁阳侯在,说不得成安县会直接消失在大魏的疆土上。
因为是文官主导的战争,所以成安之战的真相最终被掩盖,没有人知道一切的溃败都是大魏文官集团的盲目自信。
而自信的源头,就是韩克己,韩克己或许平日里不会提及此事,但是成安之战就像是一根楔子一样,钉在韩克己的心头。
这也是老人一辈子都无法忘却的失败。
韩克己叹息道:“既然如此,汉王为何还愿意同本官谈生意呢?”
“本王不是同你谈生意,本王是觉得你们还能够值得劝解的。
何况,韩首辅也不要将兴安之事放在自己身上去承担。
兴安之事并不是一个人的原因,再者说,就算是把失败放在一个人身上,也不是该由您去承担的。”
周玄知道韩克己把此事看得很重,但是这事和韩克己的关系趋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