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打造“完颜”女团
第114章打造“完颜”女团
杨牧野计划拍摄的那部网剧叫《麻辣隔壁》,上辈子某瓣评分曾一度高达9分朝上。
光是这名字,就知道编剧深谙网络语言文化的精髓。
反正胡玲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名字能过审?
杨牧野喝了一口服务员刚送来的咖啡。
放心,包过的。
任何新生事物,诞生之初都会经历一段野蛮生长,这个时期监管都会比较宽松。
不管是当下的网剧,还是上辈子短剧,都是这样。
杨牧野拍《麻辣隔壁》,等于在网剧的开荒年代上来就丢出一个王炸。
只要稍微懂点斗地主的人都知道,这种牌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完全不懂打牌,要么就是一手都是炸,而且都是最大的。
杨牧野明显是属于后者。
《麻辣隔壁》四季,他准备弄成季播剧,两年拍完。
后面无缝衔接《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屌丝男士》……反正就是顺着某瓣评分往下扒拉。
什么风口……在杨牧野这统一叫台风,连站在地上的树都能连根拔起,别说吹起一头猪了。
许开阳、张开这对“塑料兄弟”以后就走喜剧路线,专攻网剧。
等明年微博发布,再招募一帮段子手,把两人的微博帐号做成千万大v。
再加上各种广告和商业活动,营收能力绝对不会比普通明星差多少。
关键网红赚钱比明星容易太多。
至于程锋、吴狄这对“老男孩”,先在歌坛发展着,等积攒足够多的人气和代表作之后,再唱而优则演。
都取这名字了,将来肯定是从网络微电影开始入手,搭上互联网资本大举进军影视圈的东风,直接进军影坛。
而《麻辣隔壁》正是老男孩和塑料兄弟之间第一次联动,以这部网剧为基础,搭建起大学生网红宇宙的初步框架。
四舍五入约,等于mcu第一阶段。
现在mcu都还是没影的事,杨牧野还没办法跟胡玲详细解释自己的野心。
无论是签下塑料兄弟,还是拍《麻辣隔壁》,甚至老男孩将来进军电影行业,都是说在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星辰大海作为一家mcn,网红就是公司的“产品”。
胡玲作为经纪人出身,当然知道一家公司在影视歌各个领域都有头部明星会有多爽。
比如某歌星开演唱会,台下坐着一堆影帝影后、视帝视后,自愿充当粉丝听众捧场
拍一部影视剧,片头片尾曲都是由自家歌星演唱,还各种帮忙转发宣传。
这种跨行业的“互帮互助”,能大大提高一部作品的出圈概率。
明星们热衷玩跨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只不过在娱乐圈,竞争过于激烈,一家公司想要集齐各个行业的头部明星非常困难。
不像网红圈还在起步阶段,只要抓住机遇,做到垄断并不是什么难事。
看出杨牧野的野心后,胡玲站在专业经纪人的角度,给出的第一个建议居然是——
继续丰富公司的“产品线”!
“老男孩进军互联网电影圈,塑料兄弟专攻网剧,网红歌手这一块呢?你之前推荐的马思艺和胡有鱼我都见过了,可以签,但他们有一个问题,不是在校大学生,想要跟老男孩、塑料兄弟联动的话,中间还需要你这位乐队主唱来作为桥梁。”
胡玲说的这个问题,杨牧野确实考虑过。
马思艺、胡有鱼想要融入大学生网红宇宙,就像《银河护卫队》融进mcu的地球主线故事,需一个像星爵这样的角色。
而目前能充当“星爵”作用的,也只有杨牧野自己了。
说服杨牧野之后,胡玲跟着又提到另一个问题。
“程锋、吴狄之前跟我提过一嘴,说你找了七个漂亮女生组成女团,迎新晚会上和他们一起演唱《小苹果》,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想法很惊艳。”
看了一眼若有所思的杨牧野后,胡玲继续说道:
“那时候老男孩还没走红,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塑料兄弟都可以被签下,安排来蹭老男孩的热度,没理由跟老男孩一起同台演出的女团要白白浪费这波流量对吧?”
“你的意思是签下整个女团?”
“我想先跟她们见一面。”
杨牧野想了一下,最终点点头。
“明天中午,所有人会在我们学校外面的一家酒吧里排练,到时候你过来。”
胡玲刚要答应,杨牧野声音继续响起。
“还有一件事,你认识那种技术好、收费合理的妆造师吗?”
“明天要?”胡玲问了句。
“对,明天先试试,效果好的话可以长期合作,甚至邀请对方加入公司。”杨牧野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