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到底还是输了
第217章到底还是输了
高云月说服谢和顺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向谢和顺订了一批手工木雕。
说是要挂在酒店里当装饰品。
这活儿单靠谢和顺和他手下的徒弟,得干两三年才能干完。
谢和顺也不是真的榆木脑袋,订单到手,当即承诺会配合搬迁。
听杨冠军说完,杨阿公一言不发的抱起水烟筒。
“轰隆隆”的声响中,杨德远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谢四平见状,急忙站出来解围:“除了和顺,还有没有其他不愿搬迁的?”
“住山上老宅这边的没有了。”
说话的人是谢阿公。
山上这片老宅在游客眼里是原生态,古色古韵,但在村民自己眼里就是“老破旧”,能用山下新房换山上老宅,大家都是支持的。
包括在山下新建了房子的,大部分人也乐意用现在的房子换统建房。
开发商的目标,是要把山下新宅建成一个白族特色民居小镇。
同时配套建设一条“三月街”民族风情商业街,由村集体成立公司负责出租运营,全体村民享受租金分红。
一旦打响名气吸引来游客,村民不光有租金收入,同时自家的房子也能用来开民宿、做餐饮。
就像“宣传大使”杨德清在村里四处跟人吹嘘的那样,以后云苗村大伙躺着就能分钱。
只有少数几家人不大乐意。
原因是这几家当初批地建房子的时间早,那时候村里的宅基地管理不严格,这些人房子不是建筑面积超了,就是私自在门前圈地,占了一个很大的院子。
这些人倒不是反对拆旧房建新房,而是要求分新房时多分一套房。
“不用管这些人,他们就是贪心,到时候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同意,大家每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这些人淹死。”
谢阿奶忿忿不平道。
谢四平和杨德远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其实这些人,反而是最好对付的。
本身房子就属于超标违建,官司打到天上去也不占理。
只要州里批准这个项目,到时候第一批拆的就是这些违建房。
这样一看,整个项目推进基本不会有什么阻力。
杨德远、谢四平如果只是为了帮着一起做村民工作回来的,那还真是白跑一趟了。
谢四平跟着换了个话题。
“德远,你觉得在村里建的三月街上租个商铺有搞头没有?”
“如果项目真按照开发商蓝图上那样建起来,不管是做餐饮还是卖本地特色商品都有得赚。”
说这话的时候,杨德远心里还有些遗憾。
他跟谢四平一样,也对三月街上的商铺感兴趣。
只不过杨德远是想买而不是租,这年头有钱做什么都不如做房东轻松又赚钱。
至少在堔圳和港岛那边是这样的。
耳濡目染下,杨德远也对购买商铺有很大的兴趣。
可惜听谢阿公他们说的意思是,村里这条“三月街”归村集体所有,只租不卖。
从长远看,这肯定是保证村民利益最大化的最好办法。
而对于提出这个主意的杨牧野,杨德远都不知道该夸他有远见,还是骂他笨脑筋。
这时候,谢之遥的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不对呀,开发商出钱帮着我们村建特色民宅小镇,而他们只拿到山上这片老宅的开发权,这投资好像有点亏啊。”
精言集团虽然财大气粗,但也不可能这样不计成本来云苗村“扶贫”吧?
“你就先别管人家是不是来扶贫的了,先想想怎么把自己户口转回来才是正事,否则以后村里分红都没你的份儿,多亏啊!”
杨冠军插了一句。
谢之遥当即转头看向谢四平。
当初谢之遥想学杨牧野那样不迁户口去学校,谢四平死活不同意。
现在好了吧?
谢之遥刚想说把户口迁回来的事,谢四平抢先开口:
“这事不着急,就算这个项目市里光速批下来,开发商立刻动工,至少也得一两年时间才能建成。”
“而且就算建好了,到时候能不能吸引来游客也是个未知数。”
“你就给我安心在燕京好好上学,能考研就考研,以后在燕京找个好工作,不比回来每年拿那点分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