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感恩是种聪明的生存之道 - 20岁要懂的100条人生哲理 - 黄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99章感恩是种聪明的生存之道

第99章感恩是种聪明的生存之道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有所成就。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学着对生活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吧!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数数上天给你的恩典,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心存感恩便能时时触摸幸福

一个寺院的方丈,曾立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到年底,寺里的和尚都要面对方丈说两个字。第一年年底,方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床硬。”第二年年底,方丈又问新和尚心里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第三年年底,新和尚没等方丈提问,就说:“告辞。”方丈望着新和尚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心中有魔,难成正果。”

“魔”,就是新和尚心里没完没了的抱怨。像新和尚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他们总是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总觉得别人欠他的,社会欠他的,从来感觉不到别人和社会为他的生活所做的一切。这种人心里只会产生抱怨,不会有所成就。

一位哲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和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人给过我任何东西。”

因此,对生活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上再大的灾难,也能熬过去。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和我爱着的亲人与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巨匠霍金。

命运之神对霍金,在常人看来是苛刻得不能再苛刻了:他口不能说,腿不能站,身不能动。可他仍感到自己很富有:一根能活动的手指,一个能思考的大脑……这些都让他感到满足,并对生活充满了感恩之心。因而,他的人生是充实而快乐的。

与霍金相比,许多人拥有最大的财富——健康,可他们并不满足,生活给了他们一点磨难,他们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们失之交臂。

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每一样事物都会依赖其他一些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爱人的关爱、他人的服务……人自从有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里。

如果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这个道理,那么,他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衣食饱暖,感恩花草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因为真正促使自己成功的,不是优裕和顺境,而是那些常常可以置自己于困境的打击、挫折和对立面。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当挫折、失败来临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委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感恩之情是滋润生命的营养素,它使我们的生活充满芳香和阳光。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即使家财万贯,他仍是个贫穷的人;懂得报恩,才是天下最富有的人。

羡慕别人,不如珍惜自己的田园生活

生活中有些人羡慕那些明星、名人日日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名利双收,以为世间苦痛都与他们无缘。这是羡慕别人的盲区,也是一些人老是羡慕别人光鲜处的原因。事实上,走进明星名人的生活,他们同样有着不为人知的心酸。名导谢晋的儿子是弱智,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几度风光,晚年却备受不孝子的敲诈、虐待,戴安娜如果没有魂断天涯,几人知道她与查尔斯王子那场“经典爱情”竟然是那么糟糕……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也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也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这就像女人的脸,出门的时候个个都描眉画眼,涂脂抹粉,光艳亮丽,这全是给别人看的。回家以后,一个个都素脸朝天。于是,站在城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围成,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所以,我们根本就没必要将自己的眼光一直投放到别人的生活上,多关注一下自己,欣赏一下自己的人生才能让你真正体会到生活的快意。

在一条河的两岸,一边住着凡夫俗子,一边住着僧人。凡夫俗子们看到僧人们每天无忧无虑,只是诵经撞钟,十分羡慕他们;僧人们看到凡夫俗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十分向往那样的生活。日子久了,他们都各自在心中渴望着:到对岸去。

一天,凡夫俗子们和僧人们达成了协议。于是,凡夫俗子们过起了僧人的生活,僧人们过上了凡夫俗子的日子。

几个月过去了,成了僧人的凡夫俗子们就发现,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以前当凡夫俗子的生活来。

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于是也想起做和尚的种种好处。

又过了一段日子,他们各自心中又开始渴望着:到对岸去。

可见,你眼中的他人的快乐,并非真实生活的全部。每个生命都有欠缺,不必与人作无谓的比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好。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青年总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