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一道防线 - 辽宁1950 - 过渡形态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辽宁1950 >

第46章 第一道防线

“全面电磁压制已经开启,各单位迅速执行轰炸任务。”

夜晚的战场一片死寂,晴空中一轮明月将淡淡的月光洒在深雪上,偶有不知什么动物越过松树的树杈,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美军第45师某营驻扎的阵地上,士兵们正裹着厚厚的羊毛毯卧在战壕的防空洞中熟睡。一颗白色的火球在半空中拖着白色的烟迹缓缓下坠,发出极其刺眼的光芒,守在岗哨上的值勤军官昏昏欲睡。

四个黑影无声地掠过美军的阵地,在它们通过之后,一声巨响撕碎了哨兵的耳膜。在他们捂着流血的耳朵发出惨叫声之前,八颗火球吞没了数百米宽的防御阵地。红黑相间的巨大蘑菇云在半山腰上缓缓升起,一阵狂风吹散了树枝上的积雪,方圆数百米内的树木全都燃烧起来。

没有人冲出来呼喊,两个连的步兵被安静地杀死在防空洞中。

四架歼16战斗机带着剩余的炸弹飞向下一个目标,在他们的身后,万炮齐鸣,震天动地的呼啸声响彻朝鲜半岛的夜空。

士兵们的营地被集束炸弹夷为平地,坦克的停放场上火光冲天,深刻在土地上的堑壕与堡垒被爆炸的冲击波填平,弹药库爆炸的声响即使在十几公里外的解放军出击阵地上也清晰可闻。

三十分钟后,爆炸声逐渐停歇,柴油机粗狂的轰鸣打破了短暂的寂静,履带碾过夹杂着雪水的泥土道路,崩碎的石块四处飞溅。99B主战坦克以50千米时的高速在公路上疾驰,它们的身后跟着大量的步兵战车,钢铁的洪流浩浩荡荡地扑向早已浓烟滚滚的美军阵地。

“一排长,报告前方情况。”吴此仁的耳机中传来连长的声音,他正坐在自己的车长座位上,双眼紧紧盯着自己的观瞄具。“报告,夜视设备工作正常,前方道路正常,距离敌军第一道阵地还有五千米。”

合成营的所有装甲车辆都装备了第三代超清热成像仪与地形雷达,这是解放军敢于在深夜发动进攻的底气。在这个微光夜视仪也只刚刚发展的时代,79集团军地面部队在夜战中享有比白天更大的优势。

热成像仪与地形雷达采集到的环境信息通过车载电脑的处理形成轮廓清晰的画面,战车在黑暗中依旧平稳地朝正确方向行驶。

吴此仁的坦克排再次成为全旅的先锋,他们的任务是为后续部队突破美军设立在松林市以北的第一道防线。

“敌人的防线位于松林市东北方大约二十公里处的一个丘陵地区,”战前营长为他们布置任务时说道,“敌人用了大约一个团的兵力把守这处防御阵地。阵地的主体由布置在113高地和097高地上的反坦克掩体与壕沟、三条反坦克壕沟以及两个远程炮兵阵地构成。空军和炮兵将在我们抵达之前对其阵地结构进行破坏,预计可以彻底压制敌人的抵抗并炸平反坦克壕沟。但是我们也要做好面对敌人顽强抵抗的准备......”

装甲部队在公路上迅速推进,原本漆黑的地平线上逐渐出现了暗红色的光芒,紧接着,一座正在熊熊燃烧的山峰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被炮击覆盖过的雷区变得坑坑洼洼,远方道路上有两道深沟清晰可见。

“我是吴此仁,请各车放慢速度,前方地面情况难以通行。”

打头的两辆主战坦克放慢了速度,跟在他们身后的其他战车在道路两边的平原上展开了进攻阵型。各车以三十千米时的巡航速度开向两个高地之间的狭窄隘口,他们有惊无险地通过了雷区和被炸平的反坦克壕沟。坦克的履带压平了假设在山脚下的铁丝网,用夜视仪确认正在熊熊燃烧的阵地上没有人之后,所有战车回到道路上继续以行军纵队的方式前进。

“空军的小崽子们忒狠了点。”吴此仁看着两边山上正在燃烧着的美军尸体吐槽道。

火光映红了正在通过的纵队车辆,银白色的迷彩又涂上了一层血红的杀意。吴此仁坐在轻微摇晃的坦克里,仔细观察着道路的两边,敌人可能在那里埋设炸药以阻断道路。不过车队最终安全地通过了隘口,前面的085高地上的火光也已经清晰可见。

“全连停车!”连长突然在通讯频道中叫道,“敌人在反斜面上还有隐藏阵地,一排不要开出隘口!”

坦克发出尖锐的叫响,履带划过湿滑的泥地,最终停在道路上。侦察无人机终于在他们冲出隘口前的一刻发现了藏在高地反斜面上的敌人反坦克炮,数百个人影正在山坡上移动。

“他们竟然连战壕都不挖,看来是知道自己会被炸了。”吴此仁看着已经共享给全连车辆的无人机侦察画面说道,“一共是十五门反坦克炮,乖乖,我刚才要是走出去了铁定完蛋。”

99B主战坦克的侧面装甲比较薄弱,虽然在关键部位上有爆炸反应装甲保护,但是终归不能抵御数门火炮的同时射击。

“我已经呼叫陆航支援,各车警戒。”连长说道,“步兵请下车保护坦克侧翼,小心敌人的反坦克小组从山上偷袭,工兵先下车探测是否有路边炸弹。”

头戴夜视仪的战士们从步兵战车的后舱门跳下来,三人一组登上山坡,工兵们开始用复合式探测仪检测道路两边。

在山坡另一侧的一处防空洞里,驻守此处的美军步兵团团长米兰中校失望地得知敌人并没有上当。他在半小时多前被轰炸的巨响震醒,立即躲到了这处防空掩体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