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海的那边 - 辽宁1950 - 过渡形态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辽宁1950 >

第57章 海的那边

东京郊外一处低矮的丘陵地区,覆盖着薄薄一层白雪的森林显得古朴自然,两个身披大衣的男子正走在半山腰的一条小径上。

安艺诚司紧紧地跟着走在自己前面的那个人,生怕自己一眨眼就跟丢了。走在安艺诚司前面的中年人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沿小径一直走。

“折木前辈,我们快到了吗?”安艺诚司喘着气问道,他们已经连着走了三个多小时山路,就算是平常干体力活的安艺诚司也已经很累了。

“快了,再有个十分钟就能走到了。”折木喜彦步履稳重,一步一步地在积雪上行进着。

“我们要见的人,究竟是谁,为什么要住在这种偏远的地方?”安艺诚司不解地问道,按理说他们的同志虽然大多处于地下工作的的状态,但也不至于跑到这种空无一人的地方,目前他们是没有什么生命危险的。

“你见到了就知道了。”折木喜彦说完后便不继续回答了。

两人继续在山路上走了十几分钟后,他们在一处拐角后的平地上看到了一间普通的木屋,就像是平常伐木工或者猎人歇脚的地方。门外堆积着劈好的木柴,可以看到一个盖着麻布的背篓是刚刚放在这里的,上面还没有像其他屋外的东西一样盖着一层雪。

“就是这里吗?”安艺打量着这间比他的房子小不少的小屋,似乎一个人住的话倒也够用了。

“看来今天人是在这里。”折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表示一切正常的背篓,接着便在门上间隔两秒时间敲了三下门。

过了一小会儿,门内传来一声不耐烦的声音:“谁啊?”

“雪太大了,两个旅人想来避一避。”折木用恳求的语气回答道。

又过了一会儿,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打开了木屋的前门。安艺诚司发现这人拉开门扉的右手似乎少了一根小指,他的身上也多有经历战争磨难的痕迹。

“折木同志,快进来吧。”年轻人把他们两个迎进门内,安艺诚司进门后发现这间小小的屋子里面陈设非常整洁,在正中间门前的是一个老式的烧柴的炉子,上面正架着一个烧水的铁壶。明晃晃的烧着火的炉子旁边摆着四张坐垫和一张矮桌,看来就是用来商讨事情的地方了。

他们二人都进门后,年轻人又将门关上,从另一个房间里取出了杯子和茶叶。

“这位想必就是安艺同志了。”年轻人让他们坐在矮桌旁边,自己取下已经烧开的水壶开始泡茶。

“是的,请问前辈是?”安艺诚司当然知道这位是他们组织的一名干部,但是他还从来没见过有干部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这里没有人群聚居,似乎也不常有人来这里,要怎么开展工作呢?

“叫我中村胜同志就可以了。”年轻人将一杯热茶递到安艺诚司面前,他赶紧用双手接过年轻人递过来的杯子。

安艺诚司并不是一名普通的日本共产党党员,他参与的不是这个目前主张议会斗争的天真政党。事实上,他们不仅是日本共产党中主张武装革命的一个派系,他们的主要成员其实是从中国接受教育归来的俘虏兵。

中村胜的身份则更加特殊,他于八年前在中国战场被八路军俘虏,后来经过思想改造加入反战同盟,之后又到延安进修数年时间,再之后随战后释放的日本俘虏回国。不过中村胜回国时是身负一项重要使命的,他是一名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秘密联络人员,也是一名优秀的日本社会主义革命者。

“我相信日本的革命总有一天是需要中国和世界各地同志们的帮助的,我们在国内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胜算太渺茫了。”这是他主动申请这份任务时说的话。

战争结束不等于情报工作可以停止,主席和总理二人早就已经明白处于美国控制之中的日本很难成功社会主义化,那么为了防止有朝一日再次出现战火,在日本国内布设情报网络是必要之举。这类潜伏人员其实并没有一般的间谍那么危险,他们只在出现情况的时候才会被启用,平常状况下他们的任务不是收集情报,而是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由于中村胜的家人均死于战火,他回到日本后便先找了一份工厂里的工作,同时向工友传播思想。他原本也是日本共产党的党员,但是在看到日共主要领导人开始尝试议会斗争之后便不那么积极地参与组织活动了,这也是他没有引起美军和右翼政府注意的原因之一。

就在他一边工作,一边发展同志寻找下线以建立情报网络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了。由于他本人曾经在为美军服务的兵工厂里工作过,他被组织召唤开始承担搜集情报的工作。

原本他只是兢兢业业地收集自己能够到手的一点点情报,并用秘密电台定期送出,但是在上个月的时候,组织突然告知他可以暂缓情报搜集,将工作重心转到发展同志上来。紧接着,大海彼岸传来的电报告诉他中国将在朝鲜半岛上发起决定性的战役,一举将美帝国主义赶出朝鲜半岛甚至是整个日本。

然后就是著名的“10.25东京大爆炸事件”了,中国同志的所作所为完全在他的意料之外,形势发展之展迅猛令他目不暇接。中国那边接连为他传来可以用于制作宣传册的资料和新闻,遗憾的是受限于设备的原因一直只有文字资料。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