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升旗 - 辽宁1950 - 过渡形态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辽宁1950 >

第91章 升旗

艾奇逊最近的心情十分不好,但是并不是因为他在澳门受到了什么非人的折磨。相反,中国人对他们这个谈判代表团的待遇非常友好,每天都有正宗的西餐红酒可以享用,他们还帮忙收拾了葡萄牙人盖的旅馆,让每个在澳门的美国人都能感觉到像是在度假一般。

艾奇逊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他正在代表美国参与的谈判,他发现中国人提出来的要求几乎永无止尽,而他一点拒绝的权力都没有。中国人的强大军力犹如达摩克里斯之剑一样悬在美国人头上,如果他们在谈判过程中让对面产生了什么严重的误会,导致中国人对美国发动全面核打击的话,恐怕他们的谈判结束之后艾奇逊就没有祖国了。

美国在外交事务上总是喜欢以己度人,他们喜欢用军事霸权来威逼其他国家达成不平等条约或者直接动手抢掠,因此在面对军事力量更强大的中国的时候美国的谈判代表们时刻处于一种被迫害妄想当中,生怕下一秒坐在谈判桌对面的中国人就在他们的面前按下红色按钮摧毁全美国。

周总理在谈判过程中敏锐地抓住了美方这种扭曲的心理,并用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暗示来加强他们的不安感,获取在谈判过程中的优势气场。要让美国人相信中国愿意和他们平等交易,共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毕竟他们的脑子里只有零和博弈那一套。后世美国政府里面的那群冷战老古董正是澳门的这群美国精英的徒子徒孙,有些甚至就是本人。

既然如此,那么就先不考虑和美国做什么互惠互利的公平贸易了。

“我们中国人是要善于变通的,既然帝国主义只认得拳头,那我们就给他们看看中国人民的拳头有多大!”主席在总理前去谈判之前曾经如此豪迈地向他说道。

谈判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一周多的时间,艾奇逊在谈判桌上没能争取到任何有利条件,基本上中国人的要求最后都会得到满足。尤其是在周恩来邀请他们共进晚餐的时候,这个脸上总是带着和蔼微笑、风度翩翩的中国领导人总是用最柔和的语气说出最强硬的威胁。

“还不如辞职算了。”艾奇逊在自己的房间里自暴自弃地说着怪话,他每天从谈判会场回来旅馆休息后都要求他的助手们待在房间外面让他自己一个人静一静。

一想到这场谈判的总体进程还没完成一半,艾奇逊就觉得一个头两个大,他感到中国人不和他们谈一个割地赔款、五口通商之类的协定之前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最近两天他在菲律宾问题上和中国人来回拉锯,甚至还托人跑到马尼拉去搞了菲律宾总统的亲笔信过来。但是中国人坚持声称“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坚决不允许美国保留在菲律宾的势力。

估计到了最后菲律宾也是谈不下来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用武力守卫菲律宾,美国海军在经历了过去一个月时间里的接连打击之后已经躲在夏威夷闭门不出了。原本白宫认为中国人不会轻易动用核武器,但是中国人用行动打了他们的脸,东京湾的蘑菇云直接证明了中国人使用核武器的底线是很高的、难易度是很低的。

在杜鲁门给他发来的电报中提到了发生在美国的大范围恐慌,中国人对东京湾的核打击以及事后的全球广播震撼了本以为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美国平民。核武器的阴云突然笼罩在阳光明媚的北美大陆上,大批城市居民开始向郊外转移,甚至有些美国的科技移民要求回到欧洲或者去苏联进行“学术访问”。

如果他不能及时和中国人达成一份和平协议,并向国民展示中国人不会用核武器攻击美国本土的话,美国可能会自己在恐慌中崩溃。这无疑给本就压力山大的艾奇逊加上了不少负担,其他参与谈判的美国代表团成员也都夜不能寐。

但和焦虑的美国代表团不同的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们每天在谈判结束之后就在澳门这里走走那里逛逛。参加代表团的年轻人们会趁着休息时间到澳门的居民区里面拍照留念,路边的澳门居民一开始的时候都很害怕他们,但是进过几天的解释之后,澳门居民终于了解到原来是对岸的解放军上岛了。

而解放军的战士们也没闲着,1950年的澳门看起来实在是没有后世那一副超高收入地区的样子,街道上脏兮兮的,像极了某些欧洲小镇在中世纪的样子。战士们经常跑到大街上打扫卫生和帮助当地居民干一点活儿,很快就赢得了澳门居民的好感。原本在大街上飞扬跋扈的外国人在看到这群士兵的时候都会灰溜溜地跑开,根本不敢和他们对视。

在1950年11月的一个普通的清晨,濠江中学的学生们照例来到操场,但是学生们却惊奇地发现今天学校的大门口前站着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穿笔挺的军礼服,列队站在校门口,不发出一点声音,为首的一名军官用双手捧着一块像是红布一样的东西。

“那些就是最近来到来这里的解放军吗?”

“好像是的,为什么他们来到这里了呢?”

“为什么他们要站在门口啊?”

年轻的学生们站在大门里面看着门外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都议论纷纷。学生们当然知道最近发生的事情,街道上的大喇叭也经常在播放《解放军告澳门同胞书》,但是他们搞不懂为什么会有一队军人在今天早上出现在他们的校门口。

濠江中学的校长杜岚女士很快就来到了紧闭着的校门口这里,学校的保安正紧张地看着这群威严的军人。

杜岚是濠江中学的校长,也是一位爱国者,在一年前的1949年10月1日,得知新中国成立的她不顾葡澳政府的阻挠,毅然决然地带领学生们在学校里升起了他们自己缝制的五星红旗整整三天。也是在她的带领下,今年的濠江中学在校庆日和共和国一周年国庆日再次升起五星红旗。

杜岚让保安把学校的大铁门打开,她亲自出门来到这群肃立着的战士们跟前。

“您好,请问你们是解放军吗?”杜岚女士不卑不亢地询问道。

为首的捧着“红布”的军人向前踏出一步,用洪亮的声音说道:“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XX部队,请问贵校今天想要举办一次升国旗仪式吗?”

杜岚闻言有些惊讶,她呆呆地看着这些战士们,战士们都朝她露出一个有些羞涩的微笑。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