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局面恶化
杜鲁门双手扶额,在自己的办公桌后闭目养神。
桌面上有着数份今天早上的报纸,其头版头条无一例外是王炳南昨天下午在联合国第六届全体大会上的讲话。中国代表团刚刚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就抛出这么有杀伤力的演讲并不在美国政府的预料之外,倒不如说他们不趁此机会好好展示自己的强大才奇怪。
王炳南在万国宫的演讲被部分广播电台进行了实时转播,当时美国政府的核心决策者们都坐在一间小房间里面仔细听着。他们最担心的并不是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打打嘴炮,而是他们主动向全世界公开辽宁省穿越的消息。
如果他们真的公布这个秘密,那就意味着他们掌握了历史进程的解释权,美国政府将再也无法向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如果中国人声称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瘟疫横行、毒品泛滥、总统昏庸、体制混乱的国家,那么美国已经岌岌可危的国际威信势必崩溃。
好在中国大使在整场演讲中都没有提及有关辽宁省的事情,只是像往常一样揭露美国的真面目罢了。
报纸上对这场演讲的评价不外乎是:“恶龙苏醒时的咆哮多么令人感到憎恶”、“共产主义的恶魔在联合国大会上妖言惑众”、“自由世界绝不应该容忍独裁国家的污蔑”。
不过就在这件事情上,美国国会也没能给杜鲁门放松一点标准,他们在上一场质询会议中责备杜鲁门没有让驻联合国大使奥斯汀立刻在中国代表团发言后进行反击。最近几天时间里国会已经成为了杜鲁门最头疼的问题,短短几天时间里他头上被戴的帽子都快能叠到天花板上去了。
无论杜鲁门在质询会议上如何解释自己是出于国家现状才和中国人签订那种停战协定的,议员们都坚决不同意执行协定的内容。众议院议员麦卡锡已经提出一份提案,内容是以立法的方式禁止美国政府继续进行那种“骇人听闻的叛国罪行”。
为了防止这份完全不理智的提案得到通过,杜鲁门发动了自己的一切力量,试图让那些被愤怒冲昏头脑的国会议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美国今日的危机有多么紧迫。他甚至在国会上公开表示,即使这份提案在议会中得到表决通过,他也会用总统权力阻止其施行。即使他的幕僚们建议他不要在这种时候直接和国会做对,因为这会对美国国内的政治稳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是杜鲁门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国会为杜鲁门制造的麻烦远远不止阻碍停战协定的执行,在昨天上午的时候,针对总统杜鲁门的弹劾案已经被受理,不日将进行调查和表决。一旦表决得到通过,杜鲁门将会迎来一次极不光彩的下台。虽然国会中已经有不少议员冷静下来,对这个弹劾案谨慎地表示反对,但是依旧有过半数议员认为本届政府已经不适合继续执政。
杜鲁门没有对弹劾案作出太大的反应,他早就已经决定在正式表决开始之前辞职,将总统位子让给在几天前刚刚接任副总统的艾森豪威尔。
由于美国民众和国会的注意力完全被中国人吸引过去,原副总统巴克利的辞职没有引发太多关注,艾森豪威尔接任的过程也并未受到阻挠。在获取了美国政府已知的所有信息之后,艾森豪威尔与杜鲁门在大多数长期政策上达成了共识,这让杜鲁门深感放心,他现在需要一个足够沉稳的继任者,能在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攻势下顶住压力。
二人在单独会面的时候也讨论了如何安抚国内的激进分子,以免他们裹挟民众倒逼政府作出某些短视的政策。像麦卡锡这样的极端反共分子只会让更多高级知识分子同情共产主义者,对美国国内的维稳只能起到反效果。但是正因为他的极端倾向,他赢得选民支持的能力很强,而且很合国内的大财团的胃口。
而说起国内的那些大财团,杜鲁门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群人刚开始的时候完全不体谅政府在外交上的难处,顽固地认为中国人在虚张声势,坚决不同意出让自己在亚洲殖民地的既得利益。中国人表现得咄咄逼人之后,又有不少人强烈要求政府和中国人媾和,以免影响到国内市场的状况,尤其是已经岌岌可危的股市。
美国政府不得不顾忌这些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他们的想法在美国社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杜鲁门目前所知来看,这次的国会弹劾风波的背后就有着不少在东亚地区颇有产业的大人物。议员们不管是收钱了还是没收钱,都愿意看到杜鲁门政府垮台,毕竟一次重新洗牌过后,大家都会有一些机会。
唯一稍有好转的困境是美国民众的抗集体议,杜鲁门政府签订的这份停战协议虽然让绝大多数人感到非常不满,但是总算是一份可以用来确保和平的协定。许多民众在看到那一纸协定之后就乖乖回到城市和工厂中上班了,完全不担心协定本事是否真的能带来和平。
民众态度的放松多多少少能在之后影响到国会里的议员们,杜鲁门认为自己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把那份停战协定彻底执行下去,避免在任何事务上和中国人直接交锋。只要能够完成这件事情,他就可以放心地甩手不干了。
“总统先生?”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杜鲁门抬头一看,发现是马歇尔站在门口。
“请进来吧,这会儿又是什么事?”杜鲁门招招手说道。
“是北约那边的事情,他们说苏联人从东德撤走了大量的装甲部队。”马歇尔走到杜鲁门的办公桌前,将一个文件袋放到桌面上。
“他们最近不是一直在撤兵吗?”
“是的,但这一次的规模很大,如果我们的分析是准确的的话,在这轮撤军之后,苏联人将失去在两德边境发动大规模进攻所需要的兵力,仅保留了足以进行防守的兵力。”
“这是不是和斯大林去北京有关系?”杜鲁门问道。
莫斯科发生的种种情况自然瞒不过北约的各个国家,斯大林最近在苏联内部的一系列举动堪称是大刀阔斧的改革。似乎那个咄咄逼人的红色沙俄正在放下手中的武器,缩回自己的领土上安心冬眠。而苏联红军在两德边境地区的一系列撤军活动引发了北约总部的高度关注,不少人担心这是发动战略进攻之前的欺诈活动,但一段时间下来,苏联人的撤军行动被证明是认真的。
斯大林在苏联高联层会议上不停强调接下来的国内工作是以改革经济体制,发展国民经济为核心,目前的苏联红军完全能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任,不必要继续扩军。他的种种言行让北约情报机构感到非常不适应,也让各国政府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