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烈火焚身 - 辽宁1950 - 过渡形态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辽宁1950 >

第160章 烈火焚身

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基地是一座占地广大而且保卫森严的军事基地,自从二战中期开始,附近的居民就被以军事禁区需要隔离的由头搬迁到更远的地方。这处营地所进行的研究不为绝大多数美国人所知,直到王炳南大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并随后公布了德特里克堡的所有研究内容。

尚不清楚辽宁省穿越秘密的美国生物武器研究主任鲍德温博士震惊地发现,中国人向全世界公布的证据中,甚至还有他们在前一天刚刚完成的实验的数据。而巧合的是,他们在那天进行的试验是,将几名不知情的陆军士兵关进毒气室中,让他们佩戴防毒面具并暴露在沙林毒气下,以此测试防毒面具对沙林毒气的防护效果和人体其它部位是否会受到沙林毒气的影响。

这几名陆军士兵当天从广播中得知了自己接受了什么样的“绝对无害的医学研究”之后,当场抓住身边的研究员暴揍一顿,基地的保卫人员只能把他们控制住后都关到禁闭室里。

另外暴露的还有发生在十几年前的塔斯基吉梅毒实验,中国直接将这场针对美国黑人的可怕迫害用全球广播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并呼吁受害者找美国政府讨回公道。

除了受试者本身之外,德特里克堡利用不知情的白种人美国公民进行生化武器人体试验的新闻震惊了整个美国,一时间其关注度竟然盖过了杜鲁门总统的弹劾案。这并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对美国公民进行非人道的生化武器实验,但是这是20世纪以来第一次美国政府针对本国公民的反人类行为被系统性地曝光。

如果说之前美国国会成功地利用朝鲜停战协议和杜鲁门弹劾案将民众的注意力从最近的经济危机转移到中国身上,那么他们的努力在中国公布这些生化武器研究资料之后彻底化为泡影。如果这些秘密在几十年后才被逐步曝光的话,美国政府和国会有的是时间和半只脚踏进棺材里的受害者们慢慢打官司,并用媒体的力量压制相关信息传播,但是他们现在既要面对大批受害者及其家属,还不能阻止中国人利用无线广播拱火。

在明面上,参与到这一系列行为当中的美国各所大学和医药公司当天就派人出面撇清关系,声称并不知道美国政府和他们的合作事项中包含人体试验环节。威斯康星大学则发表声明,考虑收回授予艾拉·鲍德温的博士学位和其他头衔。

而在私下里,有关这些实验的医药和化工公司集团已经向美国公共卫生部施压,要求其部长辞职谢罪,以免引火烧身。杜鲁门政府原本尝试借由此事向国会施压,要求他们撤回针对自己的弹劾案以及之前通过的反对停战协议的决议,但是并没有取得成效,国会议员和站在他们身后的利益集团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停战协议带来的损失,而不是可以用时间抹平的政府负面新闻。

另一方面,杜鲁门在事件发生之后立刻要求转移德特里克堡所有的研究人员以及生物样本,以免此地受到某种形式的轰炸。美国政府也重新从白宫搬到了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地下堡垒中,以预防可能到来的核打击。

“小心一点!”鲍德温对着两名正在搬运生物样本的士兵大声吼道,“不要单手托举,要是那东西砸到地上,你们两个都会在三个小时内全身溃烂!”

战战兢兢的士兵们吓了一跳,接着用满怀怒意的眼神看着这个经常对基地里的人颖指气使的杀人狂魔。他们之前也不知道那些被送进基地的陆军同行遭受了什么样的非人待遇,现在他们只想尽快离这群惹不起的恶魔越远越好。

德特里克堡作为美国最大的生化武器研究中心,其地下冷库中保存着成吨的生物样本,其中绝大部分是极度致命的病菌、病毒和有机化合物毒剂。自从杜鲁门直接命令他们向内陆的人口较稀松地区分散转移之后,基地的研究人员就开始有条不紊地搬运这些危险物品。但是他们的从容没能维持多久,基地的守卫人员很快就发现大批民众围在军事禁区的周围进行抗议,其中包括之前被迫害的那批陆军士兵。

在多方面压力之下,鲍德温只得同意加快转移速度,以免抗议人群演变成武装暴徒。

“鲍德温博士,这群大兵真是粗手粗脚的,再这样下去的话我们非得被害死不可!”鲍德温的一名助手跑过来向他抱怨道,这里是地下冷库的门口,士兵们动作受寒冷影响有些僵硬迟钝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就不能直接销毁一部分材料吗,反正我们手上有足够的实验数据,生物材料也还能再找。”

“不行,这里有一些我们从其他国家筛选到的神秘病毒,现在还不能理解其作用,销毁这里的样本,其他地方就很难找到类似的了!”鲍德温斩钉截铁地拒绝了销毁冷库剩余材料的建议,他们在这里储存着不少独一无二的东西。

“您是说那种猩猩身上找到的免疫系统病毒,那种东西不是无法作用在人类身上吗?”助理不理解为什么鲍德温对那些动物病毒如此珍视,毕竟那些东西到目前为止都没发现能传染给人类的变种,还不具有武器化的价值。

“你不要管这些事情,总之这些材料是美利坚合众国最宝贵的财产之一,绝对不容有失!”鲍德温挥挥手说道。

他们之前从各国的非洲殖民地的灵长类动物身上提取到了不少攻击方式和攻击目标都比较独特的病毒,虽然到目前为止没有武器化价值,但鲍德温坚信它们在未来能发挥作用。另外,鲍德温也与几家医药集团有私下合作,培育新的慢性病种类是他的任务之一。

陆军的军用卡车络绎不绝地出现在基地内外的公路上,将一批又一批的生物样本运走,并带来士兵作为基地的守卫。研究员们非常担心这种不合安全规定的搬运方式可能会导致意料之外的泄露事件,现在基地中至少有几千人在忙碌着,一旦有病毒或细菌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运走所有生物样本是鲍德温本人的要求,但是他同样非常担心这群被临时叫来负责搬运的美军士兵的粗放式作业。工作仅仅开始一天时间,就发生了十几次意外,好在没有任何有害病菌泄露出来。

“你们还需要多久把东西都搬走?”鲍德温找到了负责这次转移任务的美军军官,并火急火燎地向他提问。

“五个小时,鲍德温博士,只要五个小时。”军官随口说道,他本人其实很讨厌面前的这几个研究人员,要不是任务在身的话,他真想现在就抓住这群家伙揍一顿。

“这里简直是一个大炸药包。”鲍德温的助手看着面前的忙碌景象呆呆地说道。

正当美军忙于转移德特里克堡的研究人员和生物样本的时候,一架幽灵般的飞机已经越过北极点,来到了加拿大的领空上。经过了数个小时的飞行和一次空中加油之后,“鸾鸟”终于驾临北美洲的天空。

挂载了数枚远程巡航导弹的轰25战略轰炸机此刻正在高达一万多米的高空中平稳地飞行着,为了保证航程够用,飞行员必须谨慎地维持高度和速度。这架刚刚完成测试的原型机并未辜负中央军委的期望,在她起飞之后的这段时间里,飞机的各种系统运转正常,没有出任何意外。机载雷达没有发现下方有任何战斗机向自己飞来,隐身功能发挥了作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