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辞行 - 儒道成圣,从庙祝开始 - 花牛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辞行

第二天清晨,雾还没散。

陈旭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袱,站在书院门口。他的东西很少——几件衣服,一把刻刀,一卷《孟子》,还有那几个孩子生前的一些随身物品,小丫头最后摘的那朵野菊,已经被他制成了干花,夹在书页里。

学生们全都来了,安静地站在院子里。

"都坐下吧。“陈旭指了指槐树下的空地,”既然作为院长,临别前,有几句话要给大家说。"

学子们立刻安静下来,按照长幼顺序盘腿而坐。杜松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简和刻刀,准备记录先生的教诲。

陈旭的目光缓缓扫过每张年轻的面孔,这些孩子他可能无法再看着长大了。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在春风中格外清晰:

"第一,立身以正。"他拾起地上的一根树枝,在地上划出一道笔直的线,"为人处世,当如这直线,不偏不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大丈夫之节。"

"第二,求学以诚。"陈旭折断手中的树枝,露出新鲜的断面,"学问之道,贵在真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不可如这断枝表面光滑,内里却已腐朽。"

学子中有人羞愧地低下头。陈旭的目光却变得柔和:"记住,圣人亦有过,何况我等凡人?重要的是保持求知的赤子之心。"

"第三,待人以恕。"陈旭翻开书卷,指着其中一页,"夫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恕’字,上如下心,便是要将心比心。"

他合上书卷勉强笑了笑,"今日所言,你们都要牢记。好了就送到这里,大家都回去学习吧”

“先生究竟要去何处?"杜松急道,"我愿随行侍奉!"

陈旭望向远方起伏的青山,目光悠远:"去完成一个承诺。"他收回视线,拍了拍杜松的肩膀,"记住方才的三点:立身以正,求学以诚,待人以恕。若能践行,不枉你我师生一场。"

"送行千里,终须一别。你们几个也回去吧"陈旭对着周蘅他们四个说道。

远处忽然传来孩童的诵诗声,是其他学子在书院门前齐声吟诵《诗经·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陈旭驻足聆听,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

周蘅上前一步,递给他一盏灯。

“先生,路上小心。"

他接过灯,点点头,转身走向山路。

雾很大,他的背影很快就模糊了。

杜松突然追出去几步,大喊:“先生!记得早点回来!”

远处传来陈旭的声音,带着淡淡的笑意:

"……会的。"

然后,雾气吞没了他的身影。

那之后,圣母书院的日子照常过。

周蘅代课,杜松管书,赵延打理药圃,李荆管后勤。

每年重阳,他们都会去山腰祭拜。

七盏灯,七个名字。

火光摇曳,像是永远不灭的魂灵。

陈旭沿着山路走到了莲花峰,圣母庙门口。

石桌依旧,只是边角已被岁月磨得圆润,桌面上还隐约可见当年刻下的卦象纹路。陈旭伸手抚过冰凉的桌面,指尖触到几道熟悉的划痕,那是他刚来时摆摊卜卦时留下的痕迹。

“五年了……”他低声自语,声音散入山风。

山雾缭绕,远处隐约可见来庙里祈福的香客。

陈旭正欲离去,忽闻身后传来一阵轻盈的脚步声。他回头,只见一位素衣女子立于石台旁,眉眼如画,唇边噙着一丝浅笑。

——杨婵。

"何须如此感慨?"她轻声道,目光落在那方石桌上,“当年你在此算卦时,可没这般多愁善感。”

陈旭起身,对杨婵郑重施了一礼,青衫在晚风中轻轻摆动。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仙子,今日前来,是向您辞行的。此去前路未卜,书院里的那些孩子们......”

他顿了顿,目光越过杨婵的肩膀,望向远处云雾缭绕中的书院轮廓。那里亮着星星点点的灯火,隐约还能听见学子们诵读的声音随风传来。

“我不在的时候,烦请仙子多看顾一二。”

杨婵闻言一怔,眸中闪过一丝惊诧。她微微蹙眉,声音里带着少有的波动:“辞行?”

山风忽止,四周骤然安静下来,连虫鸣鸟叫都仿佛在这一刻噤声。陈旭看见她眼中映着最后一缕晨光,像是摇曳的烛火,忽明忽暗。

“你要去哪里?”她向前一步,衣袂无风自动,“为何突然要走?”

陈旭将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

杨婵静立原地,望着陈旭远,山风吹动她的衣袂,如烟似雾。

她明白,书院是陈旭的一切。

当年那个差点丢了命被他收留在庙里做庙祝,而且还摆摊算卦的神棍四处揩油,还想修仙。

后来,他建起了圣母书院,一砖一瓦,皆是他亲手所垒。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那些贫寒却聪慧的学子,都在这里找到了归宿。

——书院是他的命。

如今,天庭和佛家如此。

杨婵轻轻闭眼,指尖微微收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