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五百人足矣 - 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 螺蛳粉第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504章五百人足矣

对于募兵,朝堂上的众人其实一点都不陌生。

李世民身边的百骑营,就可以算是一种募兵,只不过数量稀少,只有区区百人。

对于李世民来说,养一百多名精兵不难,但若是要养几万精兵……那就要老命了。

不仅他养不起,就算是整个大唐,恐怕都养不起。

后来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时,军中也有不少募兵,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薛仁贵。

薛家因为薛轨早逝,家道中落,因此薛仁贵少年时家境贫寒,地位卑下,只能以耕田为生。

但他不甘于这样的生活,妻子也劝他抓住难得的机遇,上战场去建功立业,于是他才主动去应征募兵,从此进入军中。

大唐刚刚开国不久,总体还是地多人少的状态,只要想种田,就不会无地可种。

因此,在这种时候主动应征入伍的人,基本上都是不甘现状,想要通过军功,改变自身命运的人。

韦安平提议建立募兵制,就是要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否则这些不甘现状,又不肯好好种田的家伙,谁知道会不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先生,钱从何而来?”

听了韦安平的一番话,李世民很快抓住了其中的重点。

钱从何而来?

“钱,从敌人的身上来。”

韦安平想了想,回答道:“只要把武器装备发放下去就行了,军饷可以暂时不发,等战胜之后用战利品来发。另外,转变为募兵的过程,不需要一撮而就,可以慢慢来。”

大唐数十万军队,不可能一下子从府兵制,转到募兵制。

必须要一步一步的来,先从少数精锐部队开始,有了经验,然后再慢慢转变其他军队。

大唐现在没钱,那就从敌人身上取钱;等再过几年,经济发展起来,就不会缺钱了。

“那……士兵又从何而来?”李世民又问。

“这个简单。”

韦安平闻言,几乎不需要思考,直接回答道:“从现在的军队中挑选就行。”

第一批募兵,当然要优中选优。

直接从现在的府兵里,挑选最优秀的士兵,转为募兵制,让他们成为职业军人。

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

“这个办法,听起来倒是不错……可如此一来,军中岂不是只知军饷,不知陛下。”

魏征忽然开口道:“日后,怕不是谁给军饷,他们就会听谁的?”

“只要是由陛下来给军饷,那就没什么问题。”

韦安平反驳道:“府兵虽然没有军饷,但不也要发粮食和赏赐?二者间的性质,又有什么区别呢?”

“先生说得有道理。”

李世民闻言点了点头,又对魏征摆手道:“魏卿不必多言,府兵改革势在必行,就从这次开始吧。”

“是。”魏征连忙拱手答应。

就在这时,李靖却站了出来:“臣,也有一言。”

“李尚书请说。”李世民点头道。

李靖拱拱手,转头向韦安平问道:“臣想要问先生,这些募来的兵,如果不想干了,要如何处理?”

按照韦安平的说法,募兵不同于府兵。

府兵相当于后世的义务兵,只要是大唐的成年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但募兵不一样,既然是花钱招募而来,那人家不想干了,自然也可以走人。

可是……军中不同于普通的工厂,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很简单,规定一个服役期限就行了。”

韦安平想了想,回答道:“比如至少十年。如果提前离开,就以逃兵论处!十年之后,愿意留下也可以留下,不想留下就退役……如果之前那些退役的兵丁一样。”

“此法可行。”李世民听完之后,立刻点头赞成。

大唐的百姓服兵役,一般都是从二十岁开始,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正是一个成年男子的身体巅峰时期。

朝廷只需要花费军饷,买下这段时期就行了。

三十岁一过,就退役到社会去,岂不是等于双赢……赢两次?

“那就请陛下先行试点吧。”韦安平拱手说道。

李世民想了想,开口道:“就以玄甲军为试点吧。从中取精锐五百人,转为募兵,看看效果如何……对了,募兵制既然是先生提出来的,那就请先生为其写一份规章制度吧。”

“没问题。”韦安平一口答应下来。

一番商议过后,从府兵转变为募兵的流程和条件,大致确定下来。

但是……之前讨论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