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既要,又要,还要 - 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 螺蛳粉第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96章既要,又要,还要

送走韦安平后,李世民立刻召集了朝中重臣,商议韦安平的提案。

对于提升商人的地位,绝大多数大臣都表示了反对,理由五花八门,但跟李世民之前说的差不多。

但对于收取商税,所有大臣都表示赞同,甚至觉得应该多收一点,至少五成!

理由也很简单,商人不事生产,就不应该拥有大量钱财,最好能把商人赚到的钱,全部收归国家。

在后世看来,十分扯淡的理由,在此时却得到了许多人的赞成。

至于商律,则显得有些无关紧要。

对于这个结果,李世民也有些哭笑不得。

如果是以前,他或许也会赞同这个理由,但经过韦安平的讲解和劝说之后,他已经慢慢理解了那句话的意思。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朝廷不能既要商人效命,又要商人交税,还要他们乖乖听话。

既要,又要,还要……是绝对不行的!

朝廷什么都想要,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一场空。

朝廷想要商税,就得给商人相应的地位,和一个机会!

想通了这些,李世民开始亲自跟大臣们辩论、反驳,很快就说服了大部分重臣。

第三天,李承乾便带着东宫属官,还有负责修撰律法的刑部侍郎,来到了韦老庄。

对于商律,朝中大臣或许并不看重,但他们看重商税啊。

陛下说了,只有确定了商律,才能开始征收商税。

于是,负责修撰律法的大臣急匆匆地赶来了。

“老师,商律该怎么修?”一进门,李承乾便开始请教道。

最近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跟长孙无忌等人修新律法,也了解了不少大唐律法的缺陷。

但对于“商律”,他却一无所知,因为这玩意以前根本就没有!

“其实很简单。”韦安平微微一笑,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道:“你去商业街上找十个人,问他们在买东西的时候,最希望是什么情况,那么商律的理想状态就是什么样。”

“我也在商业街买过东西,我的想法算吗?”李承乾想了想问道。

“当然算。”韦安平点头道:“买了东西就是消费者,消费者的想法,就是商律的基础。”

“那我想想……”

李承乾说着,摸了摸下巴,只可惜还没有长胡子。

想了片刻,他又指着在场的众人说道:“你们也买过东西,你们也帮想想。”

“是,太子。”众人连忙答应。

过了好一阵,李承乾才开口道:“老师,我觉得首先买到的东西应该是好的,不能有问题,也不能一用就坏。”

“嗯,商品要合格。”韦安平很快帮他总结出来,然后又问:“还有呢?”

“如果坏了,能找到人负责。”李承乾又道。

“那就是售后。”

“如果是吃的,吃坏了肚子也要有人负责。”一旁的刑部侍郎插嘴道。

“对对!”李承乾连连点头。

“这应该也属于售后。”韦安平想了想道:“如果是一般的吃坏肚子,就要赔偿。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比如中毒、死亡,那就要负刑事责任!”

“对对!”李承乾再次点头。

“那你继续说吧。”韦安平微微一笑,让李承乾继续。

“我还希望买的东西便宜一点。”李承乾略微不好意思。

“那就是价格问题。”韦安平点头道:“要有合理的价格范围,不能囤积居奇。”

“还有弄虚作假。”一名刑部小吏插嘴道:“街边小贩最喜欢缺斤少两,弄虚作假!”

“很好,这也是个问题。”韦安平点头赞许道。

……

就这样,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写出了一份简单版的“商律”。

里面的内容,都是作为消费者最想要的结果。

但这只能代表消费者,并不能代表商人。

作为律法,商律不能只照顾消费者,而忽视了商人群体。

因此,韦安平又建议道:“找几个人,分别去询问东、西两市,还有商业街的商家,问他们在卖东西时,最想要什么结果。”

“好的,老师。”李承乾立刻点头答应。

负责询问的人,很快就匆匆而去。

但李承乾的问题却还没完。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