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关中大水 - 大唐日不落,从造反开始 - 螺蛳粉第一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48章关中大水

“道家是一种思想,而道教是一种信仰。”

韦安平侃侃而谈道:“两者虽然都有一个“道”字,但本质上却不是一种东西,甚至可以说毫无关联。类似的,还有佛家和佛教,以及儒家和儒教。”

“什么……这三者都一样?”李世民有些目瞪口呆。

说佛家和佛教,他还能理解,但为什么还有儒教?

“是的,本质上是一样的。”韦安平直言道。

“可是……儒教是什么?”

“儒教就是儒家那一套礼教和各种谶纬学说,包括天人感应、天命所归,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德行观。”

“那,儒教信仰什么?”

“先贤啊。”韦安平耸肩道:“立在天门街上的圣贤碑,就是最好的例子。”

“那这么说,儒教好像也没那么差,只是比其他两教强多了。”李世民想了想道。

“确实强多了,否则也不会成为当世显学。”韦安平道:“千百年后,不管朝代如何更迭,治国都得用儒教那一套。”

李世民点点头,随后感慨道:“今日听先生说了这么多,朕算是长见识了。”

“只希望陛下能看清信仰的本质。”韦安平淡然道:“有些东西,可以拿来用,但不能真信!”

听到这话,李世民顿时眼前一亮。

先生的意思是,两教可以作为工具……

“本宫有句话要问先生。”

听了这么久,长孙皇后终于忍不住开口:“先生说了这么多,为何却没有告诉本宫,该如何排解担忧和难过?”

“皇后既然想念太子,为何不去看望他呢?”韦安平反问道:“其实承乾也想念皇后,但又害怕被皇后责怪。”

“皇后怎能随意出宫……”长孙皇后犹豫了一下。

“皇后为什么不能出宫?”韦安平不由得笑道:“这只不过是儒教的规矩罢了。”

“对!”李世民点头道:“先生刚说过,有些东西可以用,但不能信。”

“本宫明白了。”

长孙皇后点了点头,颇为感激地看了韦安平一眼。

当天下午,长孙皇后就去了一趟医馆,看望病榻上的李承乾,母子二人大哭了一场。

之后的半个月,长孙皇后同样每天都去,而且都是早上去,中午回。

如此一来,韦安平去看望的时间就改成了下午。

为了方便长孙皇后,韦安平还特意让人在侧面的院墙上,开了一道方便门,让她可以不经过大门进入医馆。

皇后的探望,效果十分显著。

半个多月以来,李承乾终于不再愁眉苦脸,听故事和道理也都认真了不少。

看样子终于长大了一些。

这半个多月,韦安平除了每天来给他上课、讲故事,也在工厂和商业街做了不少安排。

经过大半年的扩张,如今的造纸厂和印刷厂都比最开始大了好几倍。

尤其是印刷厂,现在已经拥有五条流水线,每天都能印刷上千本书。

于是,韦安平一口气向李世民要来了弘文馆里的大量藏书,然后再印刷出来,放在承乾书店售卖。

这当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

科举放榜的那首劝学诗,已经让长安城的读书人彻底沸腾,所有人都在如饥似渴地看书和学习,期待着下次科举能够一举高中。

对这些读书人来说,承乾书店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

这里,几乎已经成为了年轻人的圣地!

书店的效果喜人,所以韦安平很快就在洛阳开了第二家分店,同时还有配套的造纸厂、油墨厂和印刷厂。

随着他进军洛阳,李孝恭等人也纷纷效仿,前往洛阳开分厂,赚大钱。

与此同时,田灵竹所在的良种司,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秋收时节,良种司的试验田里,小麦的收获足足多了两层。

虽然看起来不多,但却证明了韦安平提供的种田思路是对的!

在各种农具、肥料的帮助下,粮食的收获可以平白多出两层……如果还有更好的种子,更加科学的种植方法,以后说不定能翻倍!

得到这个结果后,田灵竹兴奋得整日都睡不着,立刻将今年的收成汇报给李世民。

李世民看完后,同样激动不已。

良种司的成功,让他看到了大唐盛世的希望……只要能坚持下去,用不了多少年,大唐就会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然而……他的喜悦很快就被一场雨打断了。

收到汇报的第二天,长安下起了一场秋雨。

起初,谁都没有在意这场秋雨,以为只不过是普通的天气,就连韦安平也没有注意。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