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生活哲理篇(2)
第4章生活哲理篇(2)出处:宋·苏轼《次荆公韵四绝》其二
释义:仔细观察大自然,一开始好像是没有物的;等得春天到了江南,花儿就会自然开放。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
释义: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风就成了声音,眼睛看见月亮就成了景色。
“世未有不自下而能高,不自近而能远者。”
出处: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释义:世间没有人不从下向高处攀就能达到高处的,也没有不从近向远处跑就能达到很远的地方的。
“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
出处:宋·苏轼《东轩记》
释义:遵循一般事理去探求种植果树的自然规律,就能在花落之后获得丰收。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更是倾城姝。”
出处:宋·苏轼《四月一日初食荔枝》
释义:荔枝不必要等待杨贵妃一笑赏食,它的品格风采早能倾动全城了。
“我不为沼,何忧乎十日之霖?我不为卮,何忧乎千酿之醴。”
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
释义:我不是水池,何必忧心连绵数日的大雨?我不是酒杯,何必担心酿制很久的美酒。
“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出处:宋·吕祖谦《葵邱之会》
释义:自己安于软弱,最终也只能是软弱;自己安于愚蠢,最终也只能是愚蠢。
“天下之事,成于俱,而败于忽。”
出处:宋·吕祖谦《东莱集》卷七
释义:天下的事情,成功是由于谨慎,失败则是由于粗心大意。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出处:宋·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释义:优良的树木终将成为栋梁之材,上好的钢材不会制成小钩。
“水瘦河声壮,萁枯马力生。”
出处:宋·陆游《初冬感怀》
释义:水流到了狭窄的河床里,流动的河水声更大;萁草干枯时,马已长膘格外有力气。
“巧妇安能作无面汤饼?”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释义:再能干的妇女没有米面,也做不出汤饼。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出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
释义:没有米,再巧的妇人也难以做出饭来。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出处:《宋史·晏敦复传》
释义:生姜和肉桂的性质,是到老了更辣。
“凭高待把疏星摘。天近风清,不怕暮云隔。”
出处:宋·韩元吉《醉落魄》
释义:凭恃高处要把稀疏的星星采摘。高与天近,凉风清爽,不怕被暮云遮隔。
“雪后始知松柏操,事难方见丈夫心。”
出处:宋·释道原《五灯会元》
释义:大雪过后才显出松柏坚贞不屈的节操,遇到艰难困苦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不可以风霜后叶,何伤于月雨余云?”
出处:宋·曾丰《自省诗》
释义:霜后的枯叶摇摇欲坠,经不起风儿吹刮;月亮一片清辉,雨后的云哪里能损害它的亮色呢?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出处:宋·守璋《晚春》
释义:不下雨,落花尚且纷纷;没有风,柳絮自会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