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道德修养篇
第7章道德修养篇中国古代诗词名句
“小人自龌龊,安知旷士怀。”
出处:南朝·宋·鲍照《代放歌行》
释义:小人本就钻营好利、心胸狭隘,怎么会了解旷士蔑视权贵、宽广豁达的胸怀呢?
“好事须相让,坏事莫相推。”
出处:唐·王梵志《好事须相让》
释义:遇到好事要互相谦让,遇到不好的事情不要互相推托。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
出处:唐·徐寅《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
释义:人活着的时候,品行高尚,被世人称颂,死后还用得着树碑立传吗?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释义:我怎么能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权贵,使我露不出开心的笑容。
“物苦不知足,登陇复望蜀。”
出处:唐·李白《古风》
释义:做事情就怕不知满足,得了陇又想再得到蜀。
陇:今甘肃省东部。蜀:令四川省西部。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出处:唐·李白《于五松山赠男陵常赞府》
释义:如果做草,就做寒秋飘香的兰草;如果做一棵树,就做经冬不凋的松树。兰草的香气能飘到很远的地方,松树经过寒冬也不会改变其容颜。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出处:唐·孟浩然《题义公禅房》
释义:看到了洁净的莲花,才知道它虽出淤泥,但却不染半点污垢。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出处:唐·刘禹锡《学阮公体》
释义:绝不能学腰弯得像磬一样的势利小人,宁可一贫如洗,甑中生尘。
“众木尽摇落,始见竹色真。”
出处:唐·孟郊《献汉南樊尚书》
释义:在万木都凋落之时,才能显出竹子青色纯真的本色。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
出处:唐·邵谒《金古园怀古》
释义:即使竹子死了,它的骨节也不会改变;即使花儿凋落了,也还能继续飘香。比喻忠义之士至死都能够坚守节操。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从中也立身。”
出处:五代·冯道诗《偶作》
释义:只要心中没有邪念,就算是在豺狼虎豹之中,也能立身。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出处:宋·苏轼词《卜算子》
释义:孤独的鸿雁飞来飞去,将寒枝都选遍了,却不愿意停下来在上面休息,还是落在了凄冷的沙洲。比喻身处窘境也不愿苟合浊世的品格。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出处: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猛虎行》
释义:饥饿不依靠强暴者来谋求饭食,夜晚睡觉不会寄宿于野雀的巢下。比喻不与坏人同流合污。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出处:宋·文天祥《金陵驿》
释义:千百年来的历史上,一时的成败得失都不过像尘土一样的无足轻重,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正义,后人仍旧会称你为大丈夫。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
出处:宋·黄庭坚《再次韵寄子由》
释义:风雨再大相信雄鸡还是会准时报晓的,雪霜都下了,何必同那些只活一年的菌类争年月呢?表现了不与时令之人争短长的高尚品格。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烟雨中。”
出处:宋·陈与义《春寒》
释义:海棠毫不顾忌自己的粉红的姿色独自傲立于细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