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张昭的态度
第981章张昭的态度
邓芝终于是离开了馆驿,在周胤的陪同下,先去集市采买了礼物,然后登门拜访东吴的丞相,张昭张子布。 之所以先拜访张昭,邓芝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第一,作为大汉使臣,出使后主动拜访东吴丞相,是符合外交礼仪流程的当然,张昭见不见自己,那是他自己决定的事情,但至少,周胤也没有理由拦着。
第二,拜访张昭,是一个幌子,为接下来拜访自己真正的目标作掩护,多少也可以让自己在东吴的那些老朋友们有个借口,不至于因为担心孙权怪罪,什么都不说。
所以,拜访张昭只是第一步.但邓芝也没想到,张昭居然真的见了自己。
是的,邓芝本以为,自己去拜访张昭,应该会吃一个闭门羹的。
一方面,今天的事情透着蹊跷,如果是孙权的主意,那么张昭作为东吴丞相,不可能不知情,眼见邓芝要来,为了避免麻烦,不见邓芝是最合适的做法。
另一方面,张昭的年纪太大了,都快接近八十岁了。
他这个年纪,处理朝政的精力都不一定够了,更别说接见外客了而且以张昭的身份地位,他不见邓芝,邓芝也说不出什么来。
所以,邓芝是真的认为,张昭是不会见自己的。
可张昭不仅见了,而且是亲自接见,顺带的,让邓芝直接在自己的府内住下了。
你邓芝不是在馆驿大闹,说是卫士们“圈禁”你嘛,那没事儿,你以后就住到丞相府上吧,出入自由,看谁敢拦伱。
你要去拜访好友,约见东吴朝臣,没关系,你随便去,如果遇到不想见你的人,我这个丞相出面,帮你约来聊,想聊什么聊什么,多好。
这么一来,你总不能说东吴不讲外交礼节,全无待客之理了吧?!
邓芝不得不感慨一句——姜还是老的辣。
邓芝如果就这么在张昭的府里住下了,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告诉那些东吴朝臣们,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而所谓的见不到人,张昭去请,也是假大方.真被张昭请来的那些人,在张昭的府邸里,能想说什么说什么嘛?!
更重要的是,张昭邀请邓芝在自己的府邸内住下,以他的声望和地位,可以说一种对邓芝的看重,邓芝如果拒绝,反而是不懂礼数的表现。
本来在馆驿住的话,邓芝还能通过一些其他手段外出搜集情报,住在张昭这边的话,一举一动想必都在张昭的注视下,再想搞清楚问题所在,就很难了。
就在邓芝有点愁眉不展的时候,张昭居然主动的,跟邓芝聊起了之前两国之间的争端。
就是东吴两次领兵进攻江陵和襄阳的事儿。
邓芝一看张昭主动提起了这个事情,那么作为大汉使节,他终究是要行使自己的责任的。
张昭是东吴丞相啊,哪怕是私下见面谈话,只要谈到公事,那就是公务.邓芝严正的提出了谴责,并且要求东吴对此事做出正式的解释。
邓芝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却引来张昭微微一笑。
“此非朝廷,伯苗亦无需如此正式。”张昭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架势来,笑着,对邓芝说道,“久闻伯苗亦是熟读诗书之人,可知三皇五帝,夏商春秋之事?!”
邓芝一听这话,也是一愣。
张昭居然不按套路出牌,之前自己公事公办的提出了谴责抗议,正确的应对不应该是张昭摆出丞相的姿态,对自己的说辞进行反驳么?!
怎么还是一副长者的样子,而且一开口就是“三皇五帝,夏商春秋”?!
这是要说古论今,考教自己学问不成?!
但,张昭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呢,他既然这么说,邓芝也只能摆出一副躬听的架势,说道,“还请张公指教。”
张昭笑了一下,也不客气,说道,“三皇之时,禅让继位,天下有德者居之。五帝时,虽有血脉传承,但持天下权柄者,终择之以贤.伯苗以为然否?!”
邓芝闻听,一阵点头.这是儒家的三皇五帝传承观念,邓芝当然得说对,否则就是离经叛道了。
张昭也不意外,继续说道,“夏之始,家天下,颇历波折,商周更替,乃至春秋战国,皆以家天下为重,却不知有德始终。故,夏有太康失国之厄,商有迁都之祸,周有犬戎之灾.幸有贤人秉正,方始渡过灾厄。此,伯苗以为然否?!”
邓芝心说这糟老头子想说什么?!
这里举得例子,大多都是国君无道,后有贤臣辅佐,王朝才得以延续的事情.啥意思?!
到了这里,邓芝敏感的政治神经立刻起作用了这种时候,不能随便附和,只能沉默不语。
不赞同,但也不否认。
然后,张昭的大招来了。
“老夫私以为,此皆为重家天下,而忽略贤士之故。”张昭继续说道,“天下,本不该是一家之天下。太康昏庸,因而失国,夏启无道,商汤伐之。商纣无道,武王伐之汉室倾颓,曹贼专权,我主崛起东南,安地方,平祸乱,驱贼寇,示仪轨,可称贤乎?!” “今汉室已殁,天下三分,天下疆土,本该归有德之人,我主贤于天下,取天下之地,又有何不可?!”
听到这里,邓芝琢磨过味来了.直接拍案而起!!!
“老匹夫,何出此无父无君之言?!”邓芝怒喝一声道。
可张昭却微微一笑,说道,“老夫先考,虽故去,却供于宗社,老夫之君,如今便在宫中安坐,何言无父无君?!”
邓芝一听这个老不要脸的玩意儿说的话,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而且,张昭话里的含义,实在是让邓芝听的后背冒汗.东吴这是要直接翻脸了么?!
张昭之前叨叨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邓芝,这个天下,不是刘氏的天下,是有德者的天下。
这话乍一听,好像也不能说是错,但问题是,张昭这么说,等于在否定之前刘备和孙权约定的两帝并立的政治基础。
当初孙权称帝,刘备想要顺势讨伐,但奈何实力不够,曹魏的威胁太大,不得已采用了这种模糊的手段,双方互相承认对方的帝位,但双方都模糊掉谁是正统的争论。
毕竟,天下正统,只有一个。
也就是所谓的“两帝并立”,等到消灭了曹魏以后,双方在一战决定谁是正统。
之前双方都是这么含糊着过来的,但现在,张昭给东吴找了一个“天下疆土,有德者居之”的名分,不仅正当化了东吴攻击江陵和襄阳的举动,同时也是第一次,向季汉方面强调,东吴以贤德取天下,是天下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