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开始撤军 - 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 - 黑风洞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57章开始撤军

第1157章开始撤军  郭淮快六十岁的人了,可以说是久历人事,心里其实跟明镜一样。

司马懿作为一军主帅,主动提出了两个方案征询郭淮的意见,但又偏偏要以主帅之尊,扬言要给大军开路,反而让郭淮率领相对安全的中军.其中的含义,还需要多加揣测么?!

司马懿可是一军主帅,如今兖州魏军的军心所系。

如今的兖州战局,谁冒险都不能让司马懿冒险,一旦司马懿有个闪失,就目前严峻的局势下,军队随时可能因为失去主帅而崩溃。

所以,司马懿给郭淮的那封信,郭淮看的很明白,其实就是要郭淮承担起为大军开道,阻挡蜀贼骑兵突击的责任。

只是,这个任务风险巨大,司马懿甚至只愿意凑出五千长枪兵用来开道.五千长枪兵去对阵近两万凉州骑兵,怎么想都是九死一生的结局。

可郭淮不得不答应下来。

一面,是自己的生死存亡,另一面,是十万魏军主力的生死存亡。

郭淮是大魏三朝老臣了,深受大魏厚恩到了这种关键时刻,怎么取舍,郭淮心里有数的。

只是,司马懿的这个做法,多少还是让郭淮心里很不爽的。

是,你司马懿是重要,作为一军主帅不能有失,不能轻易冒险,这个道理郭淮懂。

如果你司马懿坦白的说出来,希望郭淮承担开道的责任,以郭淮的性格脾气,以及对大魏的忠贞,郭淮不会不同意.可你司马懿玩这套把戏,实在是让人心寒了。

可再怎么心寒,该做的事情,郭淮还是不会逃避的.不是为了司马懿,仅仅是为了对得起大魏而已。

因此,他给司马懿回了信,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

接下来的三天时间里,郭淮依然在酸枣西线营寨坚守.这也是司马懿的谋划。

按照司马懿的谋划,三条防线依然还要坚守三天时间,而到了第四天,司马懿所在的东部防线,会做出一副抵挡不住攻势,不得不回撤酸枣城内防守的态势。

这其实不奇怪,司马懿一直是以最少的兵力在维持东线防御,时刻面对两倍于己的敌军如果说三天防线哪条更加容易被突破,那必然是司马懿负责的东侧防线。

司马懿回撤城内,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且随着司马懿回撤城内,邓艾必然会选择跟酸枣城正面的关平,寇封两人合军一处,进攻酸枣,而诸葛亮也不会只盯着眼前的西侧魏军营寨,也会把注意力放到酸枣城上来。

毕竟,攻下酸枣城的话,西侧营寨的守军就没有了后路,也会迅速溃散的。

而这个时候,郭淮就会跟夏侯和交接军务,提前回到酸枣城内,准备承担大军撤退的开道准备。

做完这些准备后,司马懿会下令让夏侯和也撤军入城,这种情况下,蜀贼的诸葛亮必然会因为怀疑夏侯和的撤军而有所戒备,趁着诸葛亮犹豫的功夫,司马懿就可以立刻展开撤军行动。

这是这次撤军成功的第一步.如果这一步成功不了,那么后面的撤军也无法有效的展开。

而这一步的关键,一方面是要引起蜀贼的警觉和犹豫,另一方面,是司马懿这边的行动要足够迅速。

留给司马懿的时间和机会不会太多,毕竟对手是诸葛亮。

而汉军这边.司马懿突然领兵回撤到酸枣城内的时候,其实不仅仅是诸葛亮,连邓艾都觉得,这事儿有点蹊跷。

毕竟,司马懿还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后撤,确实有些奇怪。

当然,往好了想,可能是司马懿不想做无谓的牺牲,再加上酸枣守军压力太大,所以司马懿提前回撤,帮助酸枣防守。

往坏了想.这司马懿老贼不定憋着什么坏主意呢。

其实吧,邓艾和诸葛亮都想过,司马懿是不是有别的打算,但考虑到司马懿撤军确实有理由,而他的“别有用心”,两个人一时间都没有想到,因此,两人也只是怀疑,而不是看破了司马懿的伎俩。

可等到夏侯和领兵回撤酸枣的时候,邓艾和诸葛亮都发现了不对劲了。

司马懿回撤,还能说是东线守军兵力不足,继续消耗下去意义不大.可西线有将近三万人在防守,他们就算有些损伤,也不到耗不下去的地步。

再联想到现在魏军三线回收,显然司马懿也不可能只凭借一个酸枣城来抵挡汉军的进攻因此,诸葛亮和邓艾都得出了结论——司马老贼要跑。

结论都是正确的,诸葛亮和邓艾也开始提前做好准备,抽调出手里能动用的预备队组成追击部队,防备司马懿可能出现的撤军行为。

可,司马懿也不白给啊他的反应速度和撤军速度,也同样超乎了诸葛亮和邓艾的预计。

夏侯和才刚刚领兵回到酸枣城内,司马懿连休整的机会都不给他,直接让他从西门进,往北门出,立刻撤军。

郭淮可是已经带着五千长枪兵先一步出发了。    而随着夏侯和率领的军卒离开北门,司马懿也率领剩余的两万士卒,带着曹宇,杜恕等人一起,撤离酸枣。

就剩下陈泰带领着五千士卒,留守酸枣。

这前后五万人的撤军,司马懿硬生生的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就做到了等到诸葛亮和邓艾反应过来,才刚刚组织好追击部队,司马懿就已经率领主力,离开了酸枣城。

诸葛亮这边倒还好点,他手里好歹有庞德率领的骑兵诸葛亮立刻下令,让庞德率领凉州骑兵,绕开酸枣城,北上追击司马懿。

而魏延率领的大汉禁军则稍作休整,补充军械后,立刻跟上。

而邓艾这边其实跟诸葛亮的反应速度差不多,但可惜,邓艾手里没有骑兵,他只能是尽快集合了两万步卒,同样绕开酸枣城,北上去追击。

至于攻克酸枣城的任务,还是得交给关平,寇封二人。

一面是计划好的撤军行动,一面,是临时应变的追击司马懿终究还是抢出了半天左右的时间。

而更重要的是,酸枣距离延津,正常行军不过是三天的时间,如果是急行撤军的话,可能两天就能抵达延津渡口.只要到了延津渡口,这次撤军就算成功了一大半了。

这也是司马懿不担心蜀贼步兵追击,只担心蜀贼骑兵的原因。

两天的行军路程,又有半天的反应时间差,这么短的距离下,蜀贼的步兵根本无法追上,只有骑兵才能有威胁。

而骑兵的威胁,就交给郭淮率领的长枪兵去应付了。

只要郭淮能顶住一时的骑兵冲击,给司马懿率领的大军主力再争取到半天的时间,那么司马懿就可以退守延津,凭借延津渡口的防御设施,一边防守,一边配合河北的渡船撤兵了。

司马懿的这次撤军战略,可以说各方面进行的都非常顺利。

在酸枣留守的陈泰,不仅依然坚守城寨,拖延住一部分的汉军攻城部队,他甚至还主动分兵出击,袭扰了汉军的追击步卒,试图延缓汉军步卒的追击速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