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姜氏下了订单,成为了琉璃作坊的第一位客户。
都尉府的不是。
都尉府的小琉璃宫叫样板房。
三千两很贵,哪怕对镇国公府也不是一笔小钱,可不是拿不出来。
小琉璃宫这个东西又漂亮,又能切实改善生活,比起一些华而不实的珠宝首饰,无论从哪方面来考虑,都性价比高得多。
窦荣在都尉府的办公地点肯定是在正房,赵淩就在他隔壁屋。
赵淩看着人从窦荣屋里面出去,就拿出一份舆图去找窦荣。
他把舆图往他桌上摊开,指着几条虚线:“等明年开春,先把路给修了。”
凉州这里就是这点不好,冬天太冷了,适合施工的时间太短。
窦荣看了一眼赵淩画的路,其实就两条,一条是从铁脊关通往锦宁的,另外一条是从锦宁通往凉州府城的。
窦荣看了一眼赵淩:“为了卖货?”
赵淩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为了往返人力物力方便。”
锦宁关是凉州规模最大的关城,驻扎了的军队和长期生活的人数超过十万人。
凉州府城更加不用说了,生活的有钱人多……不是,是各方面资源在凉州都是最好的。
凉州军中的粮草等物资,都是通过府城运输过来。
他卖菜卖琉璃卖水泥的,都只是附加功能,毕竟一条路平时空着也是空着,总得运点什么。
琉璃这种易碎品,真要通过车马在官道上运输,一路得损耗多少?
这次他的小琉璃宫能盖起来,葛家商队用了不知道多少减震措施,过来还是碎了不少。
平时一车的琉璃,在长途运输的时候,不是分成两车,而是分成了五车,运费比琉璃还贵。
窦荣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就不用质疑赵淩了,直接在赵淩给的文件上盖了印:“我印章就放在这儿,以后要是我不在,你自己拿了盖就完了,回头跟我说一声就行。”
赵淩觉得自己妥妥的佞臣节奏,得亏窦荣不是皇帝,不然他分分钟九千岁。
他没应下:“我又不能待太久,规矩得立起来。”
“我懂你的意思,可你又不是别人。”窦荣站起来把赵淩抱住,“等我这一仗打完,把塔尔罕打残,接下来就陪你去象州造船。”
反正太子表哥不可能在象州待多久,最后肯定还得赵淩去。
“真的?”赵淩觉得不太可能,“我去造船,你去干嘛?”
窦荣很理所当然:“给你当赵夫人。”
“哈哈哈。”赵淩听得笑起来,“你能闲得下来,我是无所谓。”
窦荣低头跟他碰了碰脑门,这动作让赵淩觉得窦荣是只大猫猫。
谁能拒绝猫猫的碰脑门呢?
赵淩抱住了就亲豆豆猫。
豆豆猫进行了很不认真的反抗,亲完缓了半天,才找回原来的正经话题:“我去象州练水军。夷人已经能够通过海上来到大虞,我们大虞对他们却知之甚少。现在他们人数少,但将来呢?我们要造海船,提前建立自己的海军,并且要训练出一套适合海上作战的方法,以及武器。”
现在海洋运输还是一桩极度危险的生意,但有利可图。
既然有足够的利益,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亡命之徒。
这群人无疑是潜在的威胁。
窦荣通过这一次的“游击战”,感觉其中有很大的隐患。
“我能仗着马跑得快,弓箭射得远,跟塔尔罕进行游击……”
赵淩想说这叫放风筝,但这不是重点,就没打断窦荣的话,听他继续说下去。
“……那么海上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船只和丰富的海上作战经验,对我们大虞的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如果敌人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武人,有优良的武器,哪怕不能攻打象州这样的大城,但是一些沿海的渔村和小城镇呢?我们不能千日防贼,能做的是强大自身,让敌人畏惧。”
窦荣说完了自己的想法,又觉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也没正经学过水军,现在连纸上谈兵都算不上,还得到了地方再看。海上风浪和江河湖泊不一样,我估计现在水军的经验不能套上去。船只应该也不一样。”
判断很准。
但赵淩要说:“你这败家爷们,眼前的一千骑兵我都担心你喝西北风,搞海军你知道要多少钱吗?”
“没有一千,只有八百。”窦荣纠正赵淩的四舍五入。
“‘只有’?”赵淩突然觉得豆豆猫这个吞金兽太费钱了,京城阔少也养不起。
窦荣的判断很对,但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就摆在这儿。
哪怕赵淩把水泥和玻璃都搞了出来,难道大虞就能把官道都铺成水泥路吗?不能。
水泥依旧是相当紧缺的物资,现有的几个水泥作坊,想要用其中的水泥,都得当地最高行政长官给批条。
在神都,甚至找京兆尹都没用,得找工部和户部两位直接分管的侍郎一起盖上官印才行。
这甚至都不是钱的问题,毕竟钱只是钱,不能往地里面砸两枚铜板就长出一棵稻子,同样不能直接变成水泥路,也不能直接变成小琉璃宫。
窦荣这种从来没为了钱犯过愁的真·京城阔少,突然脑子灵光了一下:“我们可以先造几艘船,也做点香料生意。要是合适的话,我们可以在海外修城来种植香料。你那个夷人朋友雷奥那多不是一直想当大虞人吗?让他把知道的都拿出来,我跟姨父说去。”
赵淩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窦荣继续说道:“到时候我们的海船得往南走,梁州、海州、儋州位处南方,粮食一年三熟四熟。我们要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地,应该能用来种地?人员的话,可以让一些战俘、犯人什么的过去。像这次塔尔罕的战俘,离了马和草原,他们能在南方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