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首发晋江文学城(一百……
第149章第一百四十九章首发(一百……
魏琨没说什么,捏了捏她的脸,随后神色平静的听她说这一日发生的事。
他早有预料,伏缇没有切身体会过被皇权逼迫残害的滋味。
譬如大姊伏姜,前有戾帝无故撤了大姨夫窦豹的职位,后有窦相国到了致仕的年岁,却被梁献卓扣着不放,再譬如三姊伏昭,她君舅原昂被戾帝逼得撞柱自杀,原氏一族尽遭流放。
而伏缇随夫驻守在五原郡,远离长安,也就远离了这些权势纷争,即使她心疼伏嫽,她也还是会有所考量,不可能就贸然倒向他们,更遑论二姊夫在五原郡,她也要顾及二姊夫。
魏琨随后请伏叔牙下船,一家子先回了太守府。
安顿好伏叔牙,伏嫽当晚刻好信简,于次日让主簿带信简先回广陵。
接下来要干什么,魏琨没有说,只是按部就班的命宁休继续整装练水军。
伏嫽听阿稚她们说,淮水上停了许多战船,战船上的水军全副武装。
魏琨从来没有懈怠过,他时刻做好开战的准备。
伏嫽虽有惆怅,却也没再劝阻,她该劝的都劝了,二姊姊至少不像先前那般偏激,最差的结果是双方对战,二姊姊常年在北地,并没有打过水仗,优势在魏琨,活擒应该不难,难的是怎么能让她屈服,且不会即刻赴死。
等了几日,北面也没有攻战的苗头,伏嫽便知这一时半会伏缇是不可能带兵来打的,大抵她也在纠结中。
梁光君得到信简后,不日就赶来了寿春,把伏叔牙骂了个狗血淋头,伏叔牙原还对朝廷抱有歉疚,被梁光君骂了一顿后,才又振作起来。
梁光君向来脾气烈性,要亲自去义成找伏缇,三个女儿里,就伏缇最像伏叔牙,像头犟驴,得她一顿骂方才能骂醒。
但伏嫽安抚她,这时再去却不成的,最好书信都不能寄,二姊姊毕竟是朝廷封的平渡大将军,他们这些已经是反贼的人一再过去找她,传到梁献卓耳朵里,梁献卓定会催促她打这场仗,这短暂的僵持来之不易,得伏缇自己想通了,才会有后路可以走。
梁光君也知这个理,没有再急着去,和伏叔牙先回广陵等待。
——
义成这里,前将军瞧伏缇归来,一颗心放回肚子里,但暗中还是递信回长安,告诉梁献卓,伏家人来了几个,大多是来劝伏缇的,但伏缇并没有动摇。梁献卓收到信,果如他所料,伏缇绝非随意撼动之辈,他需要这样只忠于他的武将,现下朝堂上,他提拔了一批新将,这些新将终究还没有亲历战场,正好可以让伏缇带带人。
梁献卓遣了两名副将过去。
副将到义成之前,伏缇的营地发生了一件小到极不起来的小事。
有几个奴隶误入营地。
这事本都不会报给伏缇,那几个奴隶直接赶走就行了,可伏缇每日要操练军士,在操练台上看见了那几个奴隶哭叫,遂命人带到跟前。
奴隶们扑通跪在她面前,哭着求她给口饭吃。
口音不像义成本地人,经问才知,他们是从兖州逃来的,原先是南郡人,新帝怜他们在南郡活不下去,故颁下迁徙兖州的政令,让他们落户兖州,分田地安家,可到了兖州才知,那里并没有多少土地够他们分,良田尽数被地方豪强捏在手里,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的人早已筋疲力尽,又岂能再返回南郡,多数只能卖身为奴,才能苟活。
这些奴隶忍受着豪强的鞭打斥骂,还吃不饱饭,时日一长,自然受不了,去年兖州秋冬正好有旱情,这才逃了出来。
一个地方郡人口少的有十多万,多的有百十万,这么多人听从新帝诏令东迁兖州,原就是信任新帝,可谁会想到兖州没有土地给他们,他们被迫成了奴隶。
伏缇心中五味陈杂,随即给他们食物,待他们饱腹,他们纷纷愿归入军中,宁愿当兵打仗也不愿回兖州被奴役。
伏缇收留了他们,派人去兖州查探,不久便得知消息,兖州确实大面积遭了旱,田地里的庄稼收成不好,地方豪强可以吃香喝辣,但却没有多余的粮食给这些沦为奴隶的南郡人,养不起了,就发卖或者赶走,致使境内奴隶流窜,饿死冻死者无数。
伏缇去信给兖州牧,直接石沉大海了。
伏缇哪有不明白的,必然是兖州牧没有上报朝廷,任这些南郡的百姓沦为奴隶,这不会损害他的利益,他统管着兖州,是兖州最大的地方豪强,所占良田也是最多的,又怎可能会把田地分出来给这些迁徙来的南郡人,不止他,兖州的那些豪强也都会这么想,南郡人成了奴隶,就是他们的私产,丰年能干活,到了荒年没用还耗粮食,当然能丢责丢。
但这对朝廷和百姓很不利。
朝廷要收农税,大豪强比如能在朝为官的,早就免除了杂役,这农税地方上的小豪强躲不过,但他们也有办法规避,这些地方官多数与他们互相熟络,他们的田地也不会据实上报,都是尽量往少了报,这样农税也就少收,为了能交上朝廷规定的税款,州牧就会把没交齐的农税分摊到普通有地的百姓头上,若州郡百姓多有田地,农税也不会过于繁重。
但像兖州这样,本来就没多少田地给百姓,分到有地百姓头上的农税就更重了,遇到像去年秋冬那样的旱灾,有地的也活不下去,多数只能卖地,沦为无地贫民,再沦为奴隶,周而复返,地方豪强手里的地只会越来越多,朝廷能收上来的税也会越来越少。
若每个地方州郡都是如此可怕的土地兼并,那大楚迟早有崩盘的那一天。
伏缇常年扎根在五原郡,当然对这些地方上的豪强恶劣行径一清二楚,五原郡有他们夫妇治理,那些地方豪强才不敢太放肆吞田。
当下不是急着打仗,而是要让梁献卓知道兖州祸事。
伏缇再写了信简,命军使加急送往长安。
那封信简递到梁献卓的桌案上,梁献卓看过后,十分震怒,派了薄家的嗣子薄圣卿入兖州地方巡视,一为查探那些地方豪强的田地数目,但有多出来的,全部分拨给无地百姓,强抢民地的地方豪强要加倍缴纳税款,又交代若灾荒严重,可开放地方粮仓救济百姓。
薄圣卿这几年在大司农任陶手底下任职,是任陶的大司农丞,很得任陶看重,出发前,任陶提点他,他祖籍在兖州,回来时记得带些兖州当地的特产给他。
薄圣卿便明白他的意思,他这是敲打他,兖州还有他的根系在,查谁都不能查到根系头上。
薄圣卿便带着任陶的叮嘱来到兖州,兖州牧热情接待了他,薄圣卿带来了梁献卓的诏令,兖州牧陪着笑脸说遵照,转头就有任家人带着厚礼来见,薄圣卿得过任陶的嘱咐,自要给薄面,决计不会把任家多出来的田地报给梁献卓,但任家人的意思是,地方上这些稍微有点名头的豪强都与他们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就连兖州牧的女儿也嫁进了任家。
薄圣卿便也不能查这些关系勾连的豪强田地,他能查的便只有那些背景势力小的富户,这些富户本就没多少田地,都能对上他们报的田地,但是薄圣卿得向梁献卓交差,便只能把他们的田地强行分拨出来给那些无地百姓。
可这样还是不够,兖州牧给薄圣卿出主意,没有现成的田,可以把那些种不了的土地分出来,凑合凑合够交差就行了。
薄圣卿又说梁献卓吩咐要开地方粮仓给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兖州牧笑着答应了,恭恭敬敬的送他离开兖州,转头交代下去,让告诉那些吃不起饭的百姓摘野草木枝熬成水糊喝,这样就可以填饱肚子,至于开放粮仓,粮仓里的粮食都进了他的口袋。
那些百姓遵照兖州牧的话,熬野草木枝喝,喝死了成片的人。
薄圣卿回京后,把统计出来的田地都上交给梁献卓,梁献卓看过后,发现并非伏缇所说的田地都被地方豪强占去,而是富户偷占田地,现已分给了百姓。
梁献卓便下令,让这些富户加倍交税,致使富户破产,成为了仅仅只够糊口的百姓,再遭真正的地方豪强盘剥,沦为贫农,最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梁献卓又递信给伏缇,让她不要多管兖州的事,她该做的是尽快收复南境。
伏缇收到这封信前,就已经听闻了兖州惨状,兖州流离失所的百姓不计其数,死了难以计数的人。
她终于明白了伏嫽告诫她的话,她觉得梁献卓是明君没有用,那些无家可归、死伤殆尽的百姓告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