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秦营的编制,胜利回归基地 - 明末1631:重生东江一小兵 - 峰风火火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2章秦营的编制,胜利回归基地

暂时没船不怕,这次回去再买两艘海沧船。

东江镇本就是依靠水军联通沿海诸岛,不缺海船。

只要你能找到路子、给足银子,一切都不是问题。

如今秦逸手里不缺银钱,加上朴家庄缴获,存银还有八千余两。

吃大锅饭的“秦营”暂时没有军饷,话说回来,小破岛有钱也没处花。

这次解救的汉民,从中再招募些水手,扩充自家的水军力量,秦逸计划单独设一个水军总旗。

最重要的陆战队,秦逸计划扩充到一个哨。

新的编制秦逸已经酝酿成型,最基础的是队。

一队(班)十二人,设队正和伍长;

一总旗(排)三队人,设旗正、旗副,共四十人;

一哨(连)五个总旗,共两百人,三个战兵旗(左前右)、一个重甲旗(后)、一个特勤旗(中军旗:含骑兵队、医疗队、后勤队);

秦逸是把总(连长),孙仲勇任督抚(副连)。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古今融合的兵制,不是最好的,但是目前最合适的。

等以后兵力再增加,只需要将五个哨再扩成千总。(营)

两千兵是游击(团),三千兵是参将(旅),五千兵是副将(师),一万兵就是总兵官(军)。

说句狂话,真领一万雄兵,秦逸能把鞑子翔都打岀来,你信不?

今后可不会仅限于少年兵,那是初期无奈的选择。

想迅速形成有效战斗力,还得是青壮才有体力披着重甲持续战斗。

当然,中高层军官都由秦逸一手带岀来的亲信少年兵担任。

扯远了都白费,眼下能尽快扩军到两百战兵,秦逸这个东江小把总才真正算得上“名副其实”。

万丈高楼平地起!

眼下虽然连水军加一起,总共才五十几人,但秦逸非常清楚,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一切的起点,就从这座朴家庄开始。

“哥!妇孺都运走了,五十七户男丁凑了一个持械总旗,监督西八们挖矿炼铁”。

“很好!”

秦逸和孙仲勇两人边吃边谈,大碗的汤面呼啦啦就少了一半。

“疯子带了一队人去西北面的金家庄哨探,还没回来……”

“嗯!下一次动手,就让他指挥,你坐镇朴家庄”。

“嗯呢!”

秦逸边吃边瞅着墙板上钉着的简易舆图,这里离柳京只有百三十里,唯一的官军朴国昌被弄死后,周边的地主毫不设防。

李朝平安道的机动兵力,半数驻扎在江东六府靠近鸭绿江一侧,半数都驻扎在柳京城。

这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这里的煤炭和铁矿,都是咱们岛上急缺的物资,让西八们卖力些,能在这边炼成生铁最好。

炼不完的原料也不浪费,都堆在码头上,咱们有空就来拖”。

“嗯呢!”

秦逸只叹自家实力有限,否则如此方便的煤铁基地,岂能浪费。

这种地表浅层的小煤矿、小铁矿,最适合这个时代手工挖掘。

一想到鸭绿江畔东南面,后世储量惊人的李朝铁矿,秦逸就不禁垂涎三尺。

这可是含铁量超过五成的优质铁矿啊!

在这个冷热武器掺杂的年代,只有足够的钢铁,才敢奢谈“铁与火”。

鞑子为啥牛叉?

还不是沈阳城外绵延数十里的铁匠,为其打造优良的铁甲。

加上历次缴获的数万甲胄,后金的披甲率远远超过明军。

尤其是其核心战力“白甲巴牙喇”披三重甲,甲胄重达七八十斤的人型铁罐头。

可想而知面对如此刀砍不伤,枪刺不透的怪物,对阵的明军有多绝望。

秦逸没敢臆想,立马搞出一支燧发枪加行营炮的纯火器战兵。

那么全员披甲,重甲兵摧锋斩将,就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道路。

他想从乱世里杀出头来,既没有背景、也没有家世。

唯有强横的武力。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