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登州叛军末日近,秦逸重回望海墩
崇祯五年七月中旬,屡攻莱州不下的孔有德,又开始耍“愿受抚”的拙劣把戏。
离谱的是登莱巡抚谢琏,和莱州知府朱万年两个大佬,还真信了。
结果可想而知,约好在城门外见面,朱万年、谢琏及翟、刘两个监军太监,一股脑都被孔有德抓了去。
拼死反抗的朱万年当场被杀,莱州城差点落入叛军手里。
七月二十一,山东巡抚朱大典终于在青州等来了“关宁铁骑”。
总兵金国奇、监军太监高起潜,领着靳国臣、祖大弼、张韬,杨国柱、祖宽及戴罪立功的前总兵吴襄等等。
上面这些或许也有点名气,如果秦逸在场,基本都不认识。
唯有一人,他一定熟悉。
谁啊?
今年二十五岁,以游击将军身份领兵出战的吴三桂。
朱巡抚立马打起精神,亲自督师,指挥三路大军围剿“登州火器营”叛军。
而此时的京城,对被俘放归的登州诸官也迎来最终判决。
七月二十三,余大成、宋光兰、王徵等遣戍充军,孙元化与张焘在菜市口斩首示众。
八月,以关宁铁骑为主力的援军渡过胶莱河。
在莱州西南之沙河,一战击败叛军主力,并追至莱州城下。
孔有德见势不妙,立马率部东逃,莱州至此解围。
明军继续东进,相继收复骸骨如山,人口几乎死光的招远和黄县。
九月兵临登州,朱巡抚反过来把孔有德叛军围在城中。
面对如此坚城,加上城头可远射的二十门红夷大炮,众将束手无策。
谁舍得把自家精锐拖上去“蚁附攻城”当炮灰?
再说了,平叛主力是关宁铁骑,已经在沙河一战夺了平叛第一功,脑子抽抽了,也不会去骑马撞墙。
监军高起潜与诸将定策,外围修筑长墙。
宣称“凡三十里而遥,东西俱抵海,分番攻守,贼无出路”。
好吧!山东之战,再次进入僵持。
……
“望海墩”所在的位置,离长山岛并不远。
后世的皮口港就是上长山岛的客运码头,在望海墩西面十几里,隔着清水河。
从小长岛港口抵达望海墩南面,早就成为废墟的码头直线距离不过八十里。
九月初三,重归故地的秦逸,望着原来的雪屋冰雪消融后,一地碎砖烂木,也是唏嘘不已。
勉强修复的码头上,一队队武装整齐的战兵鱼贯而下。
这次进入前进基地,秦逸再不像去年冬天,对未来巨大不确定性,导致的纠结和郁闷。
今年冬天来得比去年更早,西北风愈发冷厉,海面上已经出现浮冰,再迟的话,一旦海冰封冻,今年冬天的行动就成了笑话。
除非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带着大队人马从旅顺出发,唯一的不冻港就在那边。
和尚快气疯了,这次老大没带他来。
没法子,家里总要留人守护,还有年节送礼之事,都得有人操持。
陆军两哨全部过海,海洋岛看押西八的事,也交给了倪三的水兵。
武装到牙齿的四百战兵,将跟着千总在这里战斗到明年开春化冻。
总时长近半年。
秦逸没打算错过这次严酷的考验,甚至做好牺牲一半人的思想准备。
不是他冷酷无情,而是未来和鞑子的死战,绝对不是在李朝闹着玩一样杀西八。
一支能战、敢战,经历过真正血战考验的武力,才是他需要的。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除了携带三个月近五百石的粮食,咸菜等必备补给。
两门新造的小型佛郎机,三支新式重火绳枪,两桶百斤的颗粒黑火药,火枪用的充足的铅弹,小炮用的实心铁弹、铁霰弹都备得整齐。
人手一顶宽檐铁碟盔,新造的三十套铁扎甲,百套加厚版的布面甲。
就算是普通战兵也配上了七斤棉花锤制的棉甲,前胸都有精铁护心镜。
除了留守的一哨水军,这已经是秦逸所能拿出的全部武备家当。
“千总……”
徐海峰带着一队人先行抵达,望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场景,一时竟有些哽咽。
秦逸笑了,轻轻地拍了一下疯子的肩头。
“疯子!我说过会一直拯救在鞑子铁蹄下屈辱的同胞,今天我这不是又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