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变瘦变美,是为了回来做自己
第六章变瘦变美,是为了回来做自己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人与其他动物的显著区别,就在于除了饮食男女等基本需求外,还有更为高远的追求。而这诸多追求当中,‘美’无疑占据着重要一席。”
阴阳调和、向美而行,这不单单是对待世间万事万物所应秉持的态度,更是中华民族所独具的一种审美观。
对于美好身材的审美观念,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记忆深处。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存在着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宛如一道令人心驰神往的影子。
或许,这个影子散发着清新脱俗的气质;然而,它却又如同缥缈的轻烟,在人们的心间若隐若现。
倘若一个人在一生中,彻底摒弃了对美的追寻与渴望,任凭自身陷入邋遢不堪的境地,那这个人的一生就会过得非常的潦草、黯淡无光、索然无味。
不一定要活得特别的光鲜亮丽,但是也要有自已独特的美。
只有懂得了审美,人才能有重塑自我的决心。
这看似无用的审美,恰恰是对减肥的动力支撑,你对自已变美的心有多么强烈,就决定着你减肥的历程会走多远。而变美的愿望,会让我们永保明媚的双眸。
减掉多余的赘肉,就是要让自已的审美变成现实,让我们的内在通过我们的外形,散发出我们的明媚。
减肥,是有概率性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减重成功。
瘦不下去,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对于自身审美的要求没有那么的高。
在100个减肥的人当中,能减成功不会超过10个,最终不反弹的不会超过3个,成功的概率只有3%,大多数人都会中途成为那97个的减肥体验者而已。
所以,减肥不成功是个非常正常的大概率事件,如果你减肥失败过多次,那你可以回忆一下,是不是你对自已的审美意识还没有那么的强烈,你是不是觉得减不减都无所谓?这就好比,高考前的冲刺,每个人都在备考,但是能冲进清华北大的屈指可数,是一个意思。
只是减肥相对于考清北还是要容易一些的,不是吗?
它不需要你挑灯夜战去绞尽脑汁的背题,也不会有一考定终身的压力。虽然也有日复一日坚持的相似,但更多的是,对你自已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调整坚持,就可以做到的事情。
打个比方,摆在你面前的有两条路,考清北和减肥逆袭,你选哪一条?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减肥逆袭这条路吧,既然觉得减肥的难度要比考清北容易,那就说明减肥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既然一定有人在这成功的3%中,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我是胖成了大基数才开始减的,有很多人是小基数,都只想瘦个10到20斤就满意了,达到一个小基数的逆袭,3到4个月的时间,其实是足够的,100天重塑自我是没有问题的,100到120天内,小基数可以达到蜕变,大基数可以有一个适应减肥计划的良好开端。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达到了令人头疼的大基数,那么,你也千万不要着急,稳定情绪最重要,同时你也要屏蔽掉你身边所有对你身材做出不好评价的种种声音。
你一定要发现身边那个对你的身材指指点点的人,是个蠢货!
不被嘲笑的梦想是不值得被实现的。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提升审美的影片,有空的时候可以去看一下。
比如引人入胜的时尚传记电影《摩纳哥王妃》、《伊芙圣罗兰传》,还有王家卫导演的经典之作《花样年华》,更是将东方美学发挥到了极致。
还有时尚纪录片《华伦天奴:最后的君王》,再如《戴安娜.费里兰:眼睛要旅行》,这部纪录片聚焦于美国时尚偶像戴安娜·弗里兰独特的眼光和大胆创新的风格。通过她的视角,观众得以领略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时尚风貌,感受形象塑造带来的强大冲击力。
这些影片堪称一场视觉盛宴,它们都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激发我们对于美好形象的热爱,并深刻体会到形象所能给予人们视觉上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体验。
只有当你完全拥有了审美力,你甚至不需要再怎么费劲的去执行你的减肥计划了,你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因瘦下来变美的渴望而催生的一种多巴胺和内啡肽,它们会促使你不由自主地想要追求自已变美的速度和节奏。
有的人是从出生到成年,一直都比较胖,有的人是和我一样,生了孩子之后才变胖。
但,不管你是哪一种情况,都请别忘了:变瘦变美,是为了回来做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