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月饼
隔天是做月饼的日子,宋知音大早上就到店里。
她开了咖啡机给自己做一杯浓度超标的冰美式,喝半杯后把电子秤摆出来,哼哧哼哧从柜子里拖面粉袋,听见推门声回头看。
赵旭宁道:“我来吧。”
态度自然得好像他是这儿的一份子。
宋知音奇怪看他一眼,问道:“今天喝点什么?”
赵旭宁其实不在乎,他也不是冲着咖啡来的,想想说:“跟你一样。”
拥有相似之处,是他少年时期未能公之于众的喜欢。
宋知音只当他是图方便,站起来洗完手在围裙上擦擦说:“稍等。”
赵旭宁不是干等,边说着“袋子拽进去吗”边往后厨走。
勤快得叫人不好意思,宋知音道:“放门口就行。”
又说:“你是客人嘛。”
赵旭宁倒不是很想做客人,说出来却是道:“反正我闲着没事干。”
哪有人嫌弃悠闲时间多的,躺下来玩手机难道不香吗?宋知音又忍不住开始猜测他究竟是什么意思,深吸口气示意自己清醒起来。
她舀着冰块,仿佛被咖啡机附体,把杯子推给他说:“要不你帮我把盒子折了。”
虽然这一批月饼送出来全是送人,但该有的都有,包装盒尤其细致。
步骤看上去就很麻烦,赵旭宁跟着教程,一不小心在纸皮上撕出个口子来。
又弄巧成拙,他神色懊恼,先去承认错误。
宋知音正以谨慎的态度确认糖浆和油的比例,盯着秤上的每个数字,头也不回说:“没事,有超级多。”
盒子上的图案是她自己设计的,要一百个起订,她怎么着都送不出去那么多。
赵旭宁松口气,手更加小心起来,忽然抬头看。
后厨是玻璃隔断,不管在店里哪个位置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的。
但他这个角度连细节都没错过,连宋知音口罩下的表情,好像都能勾勒出来。
大概是遮掉半张脸,帽子把所有头发束起来,更显得她的眼睛灵动。
赵旭宁记得初中的时候她有刘海,不及时剪的话就能盖过双眸,其实挺不方便的。
但她好像很喜欢这个发型,每天早上不厌其烦只洗那点碎发,有时候天气冷,额前仍旧滴着水到教室。
不过高中的时候,她就梳紧绷的高马尾,连眼角都被扯上去的感觉。
平心而论,她从前并非是擅长打扮的类型,素面朝天得符合大家对成绩好的刻板印象。
只是一上大学,花儿好像绽放,有一阵子还染着红头发。
赵旭宁是从她间歇更新的微博上看到的,也弄了个差不多的,结果头发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掉,险些英年早秃,吓得他赶紧去剃平头,再也没动过心思。
之后这种像个刺头的造型,一直留着。
他工作后本来打算让自己看上去更和善,生怕家长们挑剔这个,但世人觉得艺术生就该更有性格一点,家长们反倒因此更加信任。
这也算是刻板印象。
像赵旭宁常常被人问交过几个女朋友,只看外表谁都不会相信他还在搞暗恋这套,或者说讲出来也没人信。
就是他自己,偶尔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还喜欢宋知音。
但一切的想法,都会在心跳声中化为乌有,他不管何时见到她,想起来的都是十几岁时的自己。
那种欢喜和惆怅,叫赵旭宁手一抖,又折坏一个盒子。
他赶忙收起自己的胡思乱想,寻思东西再多也不是这么糟蹋的。
而后厨,宋知音仍然在计算着三百个月饼的配方比例。
她掐着手指,高考数学一百四的智慧全面出动,秉持着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原则,总算弄出像样的面团来。
她把面团分成三份,用保鲜膜包好后放在一边松弛,又开始做馅料。
做到一半,有外卖单进来。
赵旭宁听见系统的播报声,看她没注意到的样子,推开一点后厨的门缝说:“有人点外卖。”
宋知音正在炒奶黄馅的关键时刻,说:“你帮我看骑手到哪了。”
还远着她就不着急。
隔行如隔山,赵旭宁点外卖是熟门熟路,看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
他茫然道:“在哪看?”
宋知音两只手腾挪不开,下巴示意说:“你手机拿来扫我一下。”
面容识别,被她说得像是拐卖人口。
赵旭宁觉得好笑,控制着嘴角的弧度说:“扫完点哪里?”
宋知音的手机里没什么秘密,或者说有也不会放在泄漏几率那么大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