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赊账
眼见杜建国的手指落在收音机上,宋晴雪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迟疑地点点头:“这自然是卖的,不然也不会摆到柜台上。
只是这物件是我们这次收山货特意带来的宝贝,其实没指望真有人能买走,着实有些贵重了。”
眼下是60年代,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围着吃穿打转,手脚勤快的人家一个月顶多攒下几块钱,懒惰些的不欠债就不错了。
谁会舍得花大几十块钱,买台不能填肚子的收音机?
县收购站把这台收音机摆出来,说白了就是当个彩头,压根没盼着有人能真把它买走。
村民们也都有自知之明,自始至终没人问收音机的价格。
大家伙心里都清楚,这绝不是普通农户能消费得起的东西。
杜建国舔了舔嘴唇,伸手把收音机拿在手里翻来覆去把玩片刻,开口问道:“我瞅着这收音机,成色不算新啊?”
宋晴雪点头解释:“这是县委捐出来的二手货,虽说不是全新的,但要换它,也得凑够50块钱以上的山货——这收音机原价都奔100块往上了。”
乖乖,果然是奢侈品!
杜建国又舔了舔嘴唇,心里盘算起来。
这次野核桃换的30块钱明显不够,从家里拿钱?
不行,家里余钱也不多。刘秀云跟自己的关系才刚缓和,他可不想再因为花钱的事惹媳妇不痛快。
思索片刻,杜建国忽然眼前一亮,抬头问:“你们这次下乡收山货,还得办几天?”
宋晴雪琢磨了会儿答道:“按县里领导的安排,大概还有一周左右。”
“好,时间足够了!”杜建国眼睛亮了。
“我想跟你商量个事:能不能先把这收音机给我,等你们下次再来小安村,我再补上足够量的野核桃,保证不让县收购站吃亏。”
“这……”宋晴雪愣了一下,神色有些犹豫。
“这不就是赊账吗?”
县收购站的宗旨就是时买时清,概不赊账。
虽说杜建国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但她向来公私分明,宁愿自己掏点钱帮衬,也不愿在工作上破例让他赊账。
她摇了摇头:“对不起啊建国同志,要不我借你点钱?赊账这事我……”
“只要你答应,我至少再带30斤野核桃来。”
没等宋晴雪说完,杜建国淡淡开口,打断了她的话。
宋晴雪猛地一愣,当即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干脆地说:“成交!”
她伸手跟杜建国握了握,一脸激动。
现在杜建国拿来的野核桃,怕是跑遍整个县都收不到一样的了,他竟然能带来三十斤!
“可是你说的,总共要凑够30斤!”
虽说她也纳闷杜建国能从哪弄来这么多野核桃,但只要凑够30斤总数,宋晴雪觉得这赊账的事,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一手交货,一手交核桃。
杜大强看着自家儿子手里的收音机,只觉得脑子发懵。
这逆子竟然敢跟收购站的同志赊东西!
不成,万一还不上怎么办?
他呵斥道:“杜建国,你疯了不成?赶快把这收音机放回去!万一过几天人家同志来了,你弄不到这么多野核桃咋办?”
“爹,您就放心吧!”杜建国语气笃定。
“我肯定能弄到野核桃。”
他晃了晃手里的收音机,又补充道:“再说了,咱们村到现在都没一台收音机吧?这种能听消息的好东西,咱得有!不然总跟愚民似的,外面的国家大事啥都不知道。”
其实杜建国买收音机绝非一时冲动。
他眼下正需要一个和外界通消息的渠道。这年头不少机遇都藏在政府报告动向里,而收音机,无疑是村里最方便了解这些大事的工具。
“宋晴雪同志,这收音机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杜建国语气笃定道:“放心,我说话算话,说三十斤就三十斤,下次你们来,野核桃肯定给您准备得足足的。”
“好,一言为定!”
宋晴雪点了点头,脸上终于露出轻松的笑意——这下收山货的指标能大大缓解,她也不用再像之前那样着急了。
杜建国把装野核桃的布袋递过去,宋晴雪则将那台红星牌收音机双手递来。
他接过后当场调试了两下,收音机先发出一阵“滋滋”的电流声,很快就传出断断续续的戏曲声。
这戏文杜建国并不陌生,正是在古典名著,人人皆知的传得很广的《红楼梦》的选段。
村民们围在一旁,看着那小盒子里传出声音,一个个都瞪大了眼,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在场的大多人连收音机都没见过,此刻眼里满是羡慕。
“这收音机果然是好东西啊!”村里几位老人凑得近,忍不住开口点评。
“这里面唱的《红楼》,听着可比村口戏台子上的还清楚,真不赖!”
杜建国有了收音机的事,不仅让村里老一辈心里震撼,年轻人们更是个个眼馋。
谁不想家里也摆个能出声的小盒子,听听戏、知道点外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