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换地龙
眼下气温不算太低,蚯蚓没完全陷入沉睡,只是动作慢了许多,只要找对地方,肯定能挖到。
杜建国在省城里乱转,专找偏一些的区域。
虽说这是省城,可不少人家里还留着小菜园,种些自家吃的蔬菜。
这种菜园子土层松、有腐殖质,最容易藏地龙。
转了几条巷子,他终于找到一处合心意的菜园子。
园子紧挨着一口老井,井台边还沾着湿泥,地里铺着不少枯蔫的叶子。
能看出先前种过胡瓜,角落残留着几株干枯的玉米秆,土层松软。
阳光直直洒在菜地里,把泥土晒得暖洋洋的。
不远处的石墩子旁,几个半大娃娃正蹲在地上玩纸卡。
硬纸片叠的方块分正反两面,一人捏着一张朝地面扇,能掀翻翻面就算赢。
这玩法杜建国小时候也常玩,看着格外亲切。
他凑过去问:“小孩,这片菜园子是哪家的呀?”
一个流着鼻涕、脸蛋红扑扑的毛头孩子先站出来,吸了吸鼻子,带着警惕:“这是俺家的!你想干啥?”
“你家大人在家不?”
见孩子点头,杜建国又说:“麻烦喊他出来下,我想跟他商量点事。”
那孩子扭头朝院子里扯着嗓子喊:“爹!有人找你!”
很快,一个穿打补丁蓝布褂子的汉子攥着锄头走出来,皱着眉问:“你找我有事?”
等杜建国说明来意想,汉子愣了愣,随即无所谓地摆手:“嗨,这有啥!你尽管翻,翻完我来年还省得松土呢!”
虽然如此,但杜建国还是硬把五毛钱塞过去,汉子推让好几回才收下。
这五毛钱对他来说跟白捡的一样。
从汉子家借了铁锹,杜建国刚要动手,却突然犯难。
菜园子不算小,他一个人刨,说不定翻一整天都凑不够药用量,哪能等那么久?
他盯着菜园子琢磨片刻,突然冲旁边玩纸卡的小孩喊:“你们要不要帮我干活?干完给你们买糖吃!”
“糖?”几个小孩立马围过来,眼神亮闪闪的:“啥糖啊?”
“商店里的大白兔奶糖,还有水果硬糖。”杜建国笑着说,“你们喜欢吃啥,我就买啥。”
一听到大白兔奶糖,孩子们口水都快流下来,忙不迭点头。杜建国蹲下来分工:“你们分开,拿小铲子慢慢刨,刨出一只蚯蚓给一颗水果硬糖。凑够十只,就额外奖励一颗大白兔奶糖!”
这时候的小孩可没童工的概念,这年头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是免费劳动力。
刚能走路就跟着拾柴喂鸡,从没收过报酬。
眼下有糖吃,哪还有不拼命的?
没一会儿,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娃蹦起来举着蚯蚓喊:“我挖到了!”
杜建国立马给了他一颗水果硬糖。
其他小孩眼馋得不行,更卖力气了。
有的趴在地上往前挪,小铲子挖得飞快;有的干脆用手扒土,恨不得把地翻个底朝天。
巧的是,土层浅层温度高,蚯蚓都待在不深的地方。
没多大功夫,孩子们手里的小罐子里就装满了扭动的蚯蚓,连喊累的功夫都顾不上。
见罐子里的地龙数量差不多够撑到开春,杜建国才喊住还在埋头刨土的孩子们。
几个小孩立马停手,手里攥着小铲子,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杜建国,那眼巴巴的模样,像是生怕他揣着蚯蚓转身就跑,把给糖的承诺抛在脑后。
杜建国哪能跟孩子计较这个?
他笑着拍了拍手里的布口袋:“放心,答应你们的糖肯定有。”
说着便领着一群孩子往供销社走,最后不仅买了两包水果硬糖,还按先前的约定,给刨够十只地龙的孩子各塞了一块大白兔奶糖,惹得没拿到的小孩直盯着同伴的大白兔糖纸咽口水。
杜建国没心思管孩子们怎么分糖,拎着装满地龙的布口袋就往大领导的小洋楼赶。
推开门时,正看见大领导坐在沙发上,轻轻帮妻子揉着肚子。
两人听见动静转头看来,大领导先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建国同志,没找到地龙吧?我早说过,这东西冬天难寻,城里药房早卖空了。你年轻有冲劲是好,但以后做事还是得稳着点,别太冒失。”
杜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把布口袋往桌上一放,笑着说:“大领导,您这话可就说错了——谁说我没找到?这里面装了满满一缸子地龙,应该够夫人用到开春了。要是不够,我现在再回去挖也成。”
“啥?一缸子?”
大领导和夫人都站了起来,快步走到桌前。
等看清布口袋里扭动的活地龙,两人更是满脸震惊。
竟然还是鲜活地龙,这种活地龙比药房里的干品药效更好、也更金贵。
在这寒冬腊月里,能弄到这么多,简直是不可思议。
“建国同志,难不成你以前真来过省城,还知道些我们不清楚的秘密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