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日本汉方医学
苏木在接到林青宇电话的第三天,就和李娟一起开车去了滏阳。李娟跟着苏木一起过来,一是想多借机陪陪他,二是见一见冯小亮。
冯小亮最近一直在滏阳,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素颜的市场营销上,在他的努力下,素颜在滏阳的销售渐渐好了起来,几次打电话给李娟和苏木,让他俩抽空再来看看。
上午九点半,苏木和李娟到了周知非中医诊所,今天不是周知非出诊的日子,苏木带着李娟从侧门进了东跨院。
因为之前打过电话,周知非知道苏木这个时间会到,正在和林青宇一边喝茶聊天,一边等着苏木过来。
“老师好!二师兄好!”
苏木刚到门口看见他们两人,还没进门就先行礼。
“苏木,快进来,正等着你呢!”
周知非声音爽朗,见到苏木非常亲切,他喜欢苏木,也对他寄予厚望,平时也常打电话给苏木,询问他的学习情况。苏木给老师主动打电话的次数,并不比老师打给他的次数多。
“老师,这位是我女朋友李娟,原来是洺水中医院的护士。”
苏木把李娟介绍给老师认识。
“好,你小子眼力不错,有福气。”
李娟端庄可爱的外形很受周知非喜欢。
“周教授好!林教授好!这是春节期间我和苏木一起去云南旅游,他特意为老师和师兄带回的普洱茶。”
李娟向周知非和林青宇行礼后,把两盒普洱茶分别递过去。
苏木手里也拎着两盒一样的普洱茶,是送给大师兄陈志酬和三师兄周一羽的,也先放在了桌子上。
李娟跟周知非和林青宇见过礼,寒暄了几句之后就先告辞了。
李娟离开后,林青宇让苏木一起坐下来,给他倒上茶,讲起了日本汉方医学会举办论坛的事情。
中医传入日本后,被称作汉方医学,在日本一直得到保留和发展,日本的汉方医学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主要经典,相比中医在国内的发展更加古朴。
现代医学在日本发展很快,但是他们也非常重视汉方医学,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都设有汉方医学课程。政府还投资建立了一系列汉方医药研究机构。
根据东汉名医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其中论述内科杂病诊治的部分称作《金匮要略》)中的原方,日本目前有210个处方受到普遍应用,大部分被纳入到医保范围。采用汉方药,只需承担10%至30%的费用,极大鼓励了汉方药在日本的应用。
日本汉方药厂有200家左右,汉方制剂多达2000多种。89%的日本医生会开汉方药处方,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目前日本经营汉方制剂的药店达80%以上,在药局、药妆店的显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汉方药。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汉方药都按这个标准生产。在制剂外观和口感上,日本企业也进行积极创新,颗粒美观、包装精致、口感好,一改中药粗糙、苦涩的观感。让服用汉方药更加方便,也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目前,日本汉方药占据了全世界90%的中药市场销售份额。
林青宇是新一代的中医学教授,对中医在全世界的发展都很有研究,中医药发展比较好,应用比较普遍的国家,除了中国,主要就是日本和韩国了。
苏木听了林青宇的一番讲解,大致了解了中医药在日本的现状,也惊叹于中药在日本的发展。
“汉方医学学术论坛是日本汉方医学会主办的,目的是传承和发展汉方医学和汉方医药,以前主要是日本国内研究汉方医药的学者和机构参与,最近几年开始邀请我们和韩国人也参与进去,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学术论坛。”
林青宇介绍完日本汉方医学后,又开始讲解汉方医学学术论坛。
“咱们国家相关部门也很重视这个学术论坛,这次由于藤井宏树的推荐,老师也被邀请带团参与,藤井特别强调要你陪老师一起去。这是咱们中原省第一次有代表参与,而且是被日方特别邀请的,所以省卫生厅也相当重视。”
苏木之所以被藤井宏树特别邀请,应该是那次针灸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师兄,我还没有拿到行医资格证呢!参与这种论坛合适么?我跟着老师拎包倒是没问题。”
周知非听了苏木的话,哈哈大笑几声,说道:“这是学术论坛,又不是让你去看病的,有没有行医资格不是问题,再说,咱们国内的行医资格在人家日本也没用,你尽管跟着老师去就行了。”
“老师,二师兄,这个论坛都有什么内容啊?”
“形式主要是讲座、沙龙、参观,跟中医药相关的内容都有,包括中医理论、诊断、方剂、针灸、制药等等。当然,在日本叫汉方医药。”林青宇回答道。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苏木由衷地说道,别的不说,参观了解一下日本的汉方药也是好的,自己有意在制药方面发展,这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周知非喝了一口茶,又拿茶壶把杯倒满,对苏木说道:
“你为藤井宏树施针,用上了体内真气,这让他深有感触。这也是他为什么要特别邀请你参与的原因,我在省内还算有些名气,但在国内就差些了,这次被邀请参加这个论坛,还是因为你的原因。”
“日本人很善于学习,中药在日本发展的这么好,很值得我们学习。你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老师很高兴。藤井宏树觊觎咱们的导引术,意图也很明显,你心里要有个谱。”
“现在省卫生厅重视这个事情,这已经不是你我师徒俩的私事了。在国内,咱们代表的是中原省,到了日本,咱们代表的就是国家。这也是发扬中医药事业,咱们不能让人小瞧了。”
苏木听了周知非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连忙说道:“苏木谨遵老师教诲,一切都听老师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