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17:法器神宝,认祖归宗 - 剑出人间 - 南朝陈 - 武侠修真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武侠修真 > 剑出人间 >

第17章17:法器神宝,认祖归宗

第17章17:法器神宝,认祖归宗

修真四艺,符咒、炼器、丹药、阵法。

炼器名列第二,足见重要性。

这部《五行格物论》洋洋洒洒,内容丰富而详实,介绍得十分清楚。

首先是器物分类说明,拢共分成两大类:法器和神宝。

其中以法器为修行主流,按加持炼化的禁制层数划分成下、中、上、极四品;

而神宝乃通玄之物,颇为稀罕,炼化之后,可大可小,能长能短,显得变化如意。

不管法器还是神宝,都是范畴涵盖广泛的概念,囊括诸般器物,形形色色,千奇百怪……

陈晋不禁想到令狐雪笠袖中飞出的那柄刀刃,应该隶属法器之流,就不知道何等品阶。

接下来重点内容,关于如何炼器的法门方法。

不同器物,不同材质,不同品级,区别很大,但炼化总纲就两门:

一门“外炼”,采集各类火种时气,辅以五行材料,进行千锤百炼;

一门“内炼”,以自身气血为引,丹田为炉,神魄为火,淬炼之;

一般而言,法器基本都是外炼,内炼对象则多为神宝。

落实到具体配方手法,那就篇目繁杂,难以计数了。

陈晋不管那么多,仔细检索翻阅,看有没有符合炼制修补魁星踢斗灯的……

……

入夏,晴天。

茂县,茂林馆。

茂县隶属江南地域,人口稠密,乃上县级别。城墙高大,街巷通达。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熙攘热闹。

茂林馆是城中有名的酒楼,寻常百姓家可进不来此间门槛。

然而此际二楼雅间,却有两个平头百姓在,赫然是陈源,以及其子陈志。

两人已经把家里最好的衣服穿了起来,可依然裹不住眉目间的那股寒酸土气。

陈源坐着,神色局促,流露出不安的情态;

陈志站着,却也站不住,时不时走动起来,以掩饰内心的紧张。

一会之后,终是忍不住了,开口道:“爹,那赵门子和赵管家怎地还不来?眼看便到晌午了。”

陈源低声喝道:“阿志,早跟你说过了,不许叫‘赵门子’,被人听见,事情可就办不成了。”

陈志嘀咕道:“可他就是个看门的。”

“哎,你这性子,张口便得罪人。这就是没读成书的结果,不懂礼法人情。看门得分清楚是哪家的门,那可是赵主簿家。若非门子牵线,咱们如何能搭得上赵管家的路子?”

“花那么多钱,就为了见个管家,我觉得不值。”

陈源摇摇头,恨铁不成钢地道:“求人办事,没有脸面人情,就得花钱。”

“可也太多了。”

陈志颇不服气:“光置办这一席,就花了五两银子,都能买一亩良田了。这哪里是吃饭,摆明是吃银子。”

陈源看着他:“阿志,我知道你心里有气,觉得我偏心,只顾着小郎的前途,可谁叫你没有读书的天赋呢?”

陈志分辩道:“爹,今时不同往日,他一直考不上,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陈源哼一声:“所以我才煞费苦心地让小郎进衙门办差,一来为了历练,老话有说‘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认为小郎的才气文采是够的,只欠了份人情通达;二来如果他真得考不上,但能在衙门立足,日后转正过来,同样是晋身之道。”

说到这,顿一顿,问道:“你可还记得咱们陈氏是如何迁徙到大塘乡来的?”

陈志回答:“记得爷爷说过,一百年前,朝代更迭,战乱纷纷。曾祖父落难逃荒,离开了郡城祖地,流落到此,结婚生子,才有了咱们这一脉。”

陈源点点头:“不错。虽然你曾祖父,还有爷爷皆已离世,但祖训犹在,就是要培养个读书人出来,跻身仕途,光宗耀祖,并带领我们返回祖地,进入宗族祠堂,认祖归宗。这个,不但是曾祖他们的夙愿,更是我和你老叔的毕生志愿。”

闻言,陈志默然了。    大塘乡为多姓混居之地,大部分的人家,基本都是在那波战乱时期逃难过来,在此落脚成家的。

人心思旧,总想着落叶归根。

尤其是重登族谱,认祖归宗,更成为心中执念,压过一切。

只是对于形势式微的旁支别脉而言,想要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

倒不是说只有读书考功名这一条路,而是相比之下,这一条路是最有希望达成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家族咬咬牙,能够支撑得起。

陈源叹口气,接着道:“而且你要知道,这次打点的钱,基本都是小郎自己出的。”

陈志不说话,他知道这次要花的钱并不止那些,家里多年的积蓄也一并拿了出来,可以说是孤注一掷。

不过父亲所言有理,家族流落在外,叔伯兄弟间若不抱团,四分五裂的话,只会被外人欺负。莫说返回祖地,便是在乡下都站不住脚。

如果这次事成,陈晋能够进入衙门办差,对于家里自是好事。

他心间仍有不安,忍不住问:“爹,若是对方收了钱,办不成事,岂非鸡飞蛋打?”

陈源呵呵一笑:“不可能的。只要银子送出去了,那就代表着事成。否则的话,传扬出去,赵主薄失信,砸了招牌,以后谁还敢找上门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