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逃生
太后的病情时有反复,到了入夏,才渐渐好转过来。
天气渐渐炎热,元Z带着一众宫妃和朝臣,移驾了北边的避暑行宫。
六月初的清晨,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京城出发,走了足足两天一夜,才抵达行宫之内。
避暑行宫建在相山脚下,依山旁水,凉爽宜人。
四周都是皇家的庄园,各色山珍海味和新鲜瓜果不断。
这天下午,吴婕坐在凉亭里,捧着半个西瓜,用银勺子挖着吃,极为爽快。
西瓜在井水里放了大半天,吃起来凉丝丝甜蜜蜜的。
在避暑行宫的日子过得非常清闲,尤其看不到元Z的日子。
最近夜阑国的叛党在西域地带作乱,还有不少潜入中原。朝中事务忙碌,元Z好些日子没有来后宫了。
想起上辈子,夜阑国被元Z御驾亲征,一战功成,哪来的这些破事儿。自己重生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真的将很多事情都改变了。
几场大雨之后,很快便到了中元节。
按照北魏的风俗,这一日是祭拜先祖,祈求庇佑的时节,还有河上放灯的习俗。
皇陵在避暑行宫西边的太平山上。这样的大事,元Z不可能缺席。一大清早,御驾就带着太后,众位妃嫔和礼部官员到了皇陵脚下,按照礼仪祭祀。忙碌了整整一天,傍晚时候,太后不耐劳顿,带着年迈的宗室和文武大臣回了行宫。而元Z带着妃嫔和礼部官员来到北边的洌湖,在这里燃放祈福灯盏。
湖岸边早早搭起了十几条入水数十米的长廊,每一条都宽逾数丈,上面陈设了高台,摆放着各色莲花、菊花、元宝、观音等形状的灯盏,供人取用。
当中的一条长廊,自然是皇家专用。元Z带着众位妃嫔登上。
众人都纷纷在桌案上挑选合心意的灯盏,桌案便还摆着笔墨纸砚,可以在灯盏里面写下自己的祈福心愿,然后点燃了放入湖中,顺水漂流。
吴婕挑选了一只色泽淡雅的莲台灯,在粉嫩的绢布花瓣上写下了平安、顺利等几个的辞藻。
抬头看旁边的妃嫔,林昭媛正在冥思苦想,似乎要凑齐一首诗来,而李充容一笔簪花小楷,在那盏观音灯上写满了米粒儿大小的字迹,也不知祈祷些什么。洪淑妃一口气准备了七八只灯盏,都是最精巧别致的,正在挨个写着。
这一趟出门,高皇后并没有跟来,她这几天告病。
现在的宫中,只要洪太后生病,高皇后势必要同时病倒的。
就算明面上没有撕破脸皮,双方也已经冷若冰霜了。从两人的斗法,吴婕再一次认识到后台硬的好处,不是出身菱北高氏,高皇后也不敢顶着不孝的名头这样忤逆太后了。
夜风吹过,吴婕放眼望去,天地之间黑沉沉的一片。
洌湖是京城北部最大的湖泊,浩浩荡荡上千倾,风景宜人。如今是夜晚,整个湖泊便生出一种阴森的凉意来。
岸边这一带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御驾和随同的宗室勋贵,礼部官员,以及护卫的兵马,服侍的宫人,足足两三千人。
但放在这深远的高山之侧,浩荡的湖面之旁,却只是沧海一粟。
一种沧桑而又悲凉的感觉情不自禁涌上心头,她拢了拢肩头的披风,目光骤然一怔,看到了左边长廊上一个熟悉的身影。
高子墨正站在边上,扶着木制横栏,遥望这边。
两人视线相触,吴婕立刻低头,凝视着手中的灯盏。却能感受到,高子墨依然没有收回视线。
吴婕无奈,正好洪淑妃几个人都已经将灯盏弄好了,准备去前面燃放。吴婕索性也跟上了她们的脚步。
来到湖边上,一个小太监上前,帮她用火折子点燃了里面的蜡烛。
吴婕随意寻了个位置,将莲花灯放在了水面上。
灯盏入水,便如一艘小船,向着漆黑的远方飘摇而去。随着皇帝和娘娘们开始放灯,两侧的长廊上,一些跟随的勋贵宗室们也开始动作。
很快,湖面上飘摇的花灯开始变多,星星点点,宛如浮动在漆黑的夜空之上,美不胜收。众多灯盏交织而行。很快吴婕就找不到自己放的那一盏了。
她站在长廊边上,双手合起,默默祈祷着,希望家中父王和母妃平安健康,希望妹妹快乐成长,希望东越国势顺遂,百姓和乐,不兴刀兵
一番祈祷之后,吴婕睁开眼睛。
正逢一阵急促的风吹过,众人衣袂翻飞。
湖面上的灯盏也有好些被吹得四散漂流,甚至被吹得翻了跟头,栽倒在湖水上。
这样的灯盏,应该会很快熄灭,但是离奇的是,灯盏不仅没有熄灭,反而爆起一团亮光。
吴婕骤然睁大了眼睛,几点灯盏落在水面上,竟然像是火星子落进了干燥的草堆上,刹那间窜起腾腾的火苗来。
而火苗像是有生命一般,迅速在水面上蔓延开来。
水上有油
吴婕瞬间醒悟过来,然而已经晚了一步,倒下的灯盏引燃了水面,蔓延的火苗又引燃了更多的灯盏,不过两个呼吸之间,整片湖面上就沸腾起大片的火光。
刺耳的尖叫声响起,是走廊上燃放灯盏的众人四散奔逃,惊叫惨呼。
这火焰是如此的突兀和猛烈,像是骤然绽放了一朵巨大的业火红莲,将偌大的湖岸包围其中。
所有人都被惊呆了见过失火的,没见过在湖面上放火的。
岸边守卫的禁军冒着火势冲上来,试图救助众人。却因为火势太大,被阻拦了脚步。
木头制作的长廊根本经不起这样烈火的熏烤,甚至会变成进一步助燃的材料。
很快火苗沿着两侧的栏杆窜了上来,蔓延到廊道上。整个长廊都被大火包围,惨叫声四起。
而火势的中心,正是元Z带着众妃嫔所在的长廊。
元Z快步向前,他通晓武功,说是长廊,其实距离岸边也不远,本来可以直接飞跃出去,半空中自然有对岸的禁军接应他,却没有立刻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