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说书先生街头热,猴哥名号初传扬!
翰墨斋门前那块画着“泼猴扛棒图”、写着“旷世奇书《西游记》,每日一回,敬请期待”的巨型招牌,一连挂了好几天,吊足了苏杭城里老百姓的胃口。
这年头,老百姓的日子大多过得苦哈哈,平日里除了下地干活、上街采买,也没啥像样的娱乐消遣。偶尔能听个小曲儿,看场社戏,那就跟过年似的。如今这翰墨斋门口冷不丁冒出这么个稀奇古怪的招牌,又是“神猴出世”,又是“历险万千”,听着就热闹刺激,自然是勾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心。
“哎,我说老张,你知道翰墨斋那《西游记》到底是啥玩意儿不?天天从那儿路过,看得我心里直痒痒!”“谁知道呢!听着像是什么神仙鬼怪的故事,那画上的猴子倒是挺精神的!”“说是每日一回,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卖,可别让咱们干等着!”
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这《西游记》和翰墨斋,渐渐成了人们嘴边的一个新鲜话题。
林宸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深谙现代营销的“预热”之道,知道在产品正式上市前,充分地制造悬念和期待感,能极大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光有招牌还不够,林宸还有后招。
这日,福伯领着一个干瘦的中年汉子来到了翰墨斋。这汉子约莫四旬年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长衫,面容清瘦,颧骨微高,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少爷,您要找的说书先生,老奴给您请来了。”福伯指着那汉子,对林宸介绍道,“这位是陈平陈先生,以前在城南的‘悦来茶馆’说书,也算小有名气。只是近来茶馆生意不好,陈先生也就……也就闲了下来。”
林宸打量了那陈平几眼,见他虽然衣着寒酸,但言谈举止间却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斯文,而且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心中便有了几分底。
“陈先生,”林宸客气地拱了拱手,“听闻先生说书技艺精湛,林某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有一桩生意想与先生合作。”
那陈平也是个玲珑剔透的人,见林宸年纪轻轻,却气度不凡,而且这翰墨斋近日在苏杭城里名声鹊起,便知道眼前这位林公子绝非池中之物。他连忙回礼道:“林公子客气了!陈某不过是混口饭吃的手艺人,当不得‘先生’二字。不知林公子有何吩咐?只要陈某能办到的,定当尽力而为!”
“好,陈先生快人快语,我也就不拐弯抹角了。”林宸笑道,“我想请先生,在《西游记》正式发售之前,先去城里几家热闹的茶馆、酒肆,或者人流密集的街头巷尾,为我这《西游记》……说上一段!”
“说上一段?”陈平闻言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林公子的意思是……让陈某提前将这《西游记》里的精彩故事,说给百姓们听?”
“正是此意!”林宸点了点头,“不过,不是全说,而是挑其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片段来说。比如,那石猴如何出世,如何拜师学艺,如何大闹天宫……总之,就是要吊足他们的胃口,让他们听得意犹未尽,心痒难耐,巴不得立刻就能看到这书!”
陈平听得连连点头,抚掌赞道:“妙啊!林公子此计甚妙!这便如同那戏班子开演前,先放几个精彩的过场戏一般,定能引得满城轰动!只是……陈某还未曾拜读过这《西游记》,不知其故事究竟如何?若是不够精彩,怕是也难以吸引听众啊。”
“这个陈先生不必担心。”林宸微微一笑,从书案上拿起一叠厚厚的稿纸,递给陈平,“这是我口述,由家妹记录的《西游记》前几回初稿,先生可以先拿回去仔细看看。我相信,以先生的眼光,定能看出此书的非凡之处。”
陈平接过稿纸,入手沉甸甸的,只见那纸张洁白细腻,墨迹清晰工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灵气。他只粗略地翻看了几页,便被那开篇“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的恢弘气势,以及那石猴出世、拜师学艺的奇幻情节给深深吸引住了。
“好!好书!当真是闻所未闻的好书!”陈平越看越是心惊,越看越是入迷,忍不住连声赞叹,“林公子大才!此书一旦面世,必将洛阳纸贵,风靡大靖啊!”
他原本还对林宸的“年轻”有些许疑虑,此刻却是彻底被这《西游记》的奇绝想象和精彩故事所折服,对林宸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陈先生过奖了。”林宸摆了摆手,笑道,“这几日,就辛苦先生将这前几回的内容烂熟于心,再揣摩揣摩如何说得更加引人入胜。至于润笔的费用嘛……”
林宸沉吟片刻,道:“每日预付先生五十文钱,待《西游记》正式发售之后,若销量喜人,我再额外给先生包一个大大的红包,如何?”
每日五十文!这对于已经闲了大半年的陈平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要知道,以前他在悦来茶馆说书,生意最好的时候,一天也不过赚个三四十文,还得跟茶馆老板分账。如今林公子不仅预付工钱,事后还有红包,这等待遇,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多谢林公子!多谢林公子!”陈平激动得连连作揖,“林公子放心,陈某定当竭尽所能,将这《西游记》的威名,传遍苏杭城的大街小巷!”
当下,陈平便捧着那叠《西游记》的初稿,如获至宝般地回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苏杭城里那些原本就对《西游记》充满好奇的百姓们,突然发现,在他们常去的茶馆酒肆,或者一些热闹的街口,多了一位说书先生。
这位说书先生,正是陈平。
只见他往那茶馆中央或者街边小摊旁一站,醒木“啪”的一拍,清了清嗓子,便用那抑扬顿挫、极富感染力的嗓音,开始讲述起一段段闻所未闻、精彩绝伦的奇幻故事:
“列位看官,今日咱们不说那才子佳人,也不讲那帝王将相,单说一部旷世奇书,名曰《西游记》!话说那东胜神洲,有一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陈平不愧是经验老道的说书先生,他将林宸口述的《西游记》开篇故事,融入了自己多年的说书技巧,讲得是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他讲那石猴如何从仙石中迸裂而出,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玉皇大帝;讲那石猴如何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寻到须菩提祖师,学得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又讲他如何手持如意金箍棒,大闹东海龙宫,搅得天翻地覆……
那一个个离奇曲折的情节,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尤其是那神通广大、桀骜不驯的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通过陈平那张巧舌如簧的嘴巴,深深地印在了听众们的脑海里。
“哎哟喂!这猴子也太厉害了吧!居然能闹到天上去!”“七十二变!筋斗云!这猴子简直是神仙下凡啊!”“那金箍棒,能大能小,重一万三千五百斤!我的乖乖,这要是砸下来,谁受得了!”“这美猴王孙悟空,真是太带劲儿了!比那些软趴趴的才子可有意思多了!”
一时间,苏杭城里的茶馆酒肆,只要有陈平说《西游记》的地方,必定是人山人海,座无虚席。那些没抢到座位的,就伸长了脖子在外面听,听得是如痴如醉,抓耳挠腮。
每当陈平说到精彩处,故意卖个关子,道一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时,人群中便会爆发出一阵阵不满的**和焦急的催促声:
“哎呀!陈先生,别吊胃口啊!快说!快说那猴子后来怎么样了?”“就是就是!这刚听到兴头上,怎么就没了?”“陈先生,您就再多说一段吧!我们给您打赏!”
陈平总是微微一笑,拱手道:“列位看官莫急,这《西游记》乃是翰墨斋林公子所著旷世奇书,精彩纷呈,非一两日能说完。林公子说了,此书不日便将在翰墨斋正式发售,届时每日一回,先到先得。诸位若是等不及,不妨多关注翰墨斋的消息。”
他这话一出,更是将众人的好奇心和期待感推向了顶峰!
于是乎,“美猴王孙悟空”的名号,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苏杭城的大街小巷,妇孺皆知。
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的琐事,而是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是那奇幻瑰丽的《西游记》。
甚至有些性急的,已经开始跑到翰墨斋门口打探消息,询问《西游记》究竟何时开卖。
林宸看着这火爆的预热场面,心中乐开了花。他知道,这第一步棋,算是走对了!
这还仅仅是《西游记》的开篇,“大闹天宫”那等更精彩、更激动人心的情节还没放出来呢!
他已经可以预见,当《西游记》正式发售的那一天,翰墨斋门前,将会是何等一番万人空巷、争相抢购的盛况!
“银子……白花花的银子……仿佛已经看到你们在向我招手了啊!”林宸搓了搓手,眼中闪烁着财迷的光芒。
咸鱼躺平的梦想,似乎又近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