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原卷失踪 - 我去古代考科举 - 吕颜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18章原卷失踪

第218章原卷失踪

“诸位大人面前差不多一百份朱卷,每日批阅三十份,尽可能在三日内完成。”陈学政身为主考官,同样需要批阅试卷,不过数量却少了一大半。其他阅卷官拿不准的卷子都将交给陈学政,由他最后做决定是取中还是落卷。

阅卷的时间紧张,再加上还不确定要不要考第二场复试,所以众人也没有客套寒暄,坐下来之后纷纷开始批阅朱卷。

章程礼身为南宣知府,又是东道主,所以他的位置就在左下方第一个,此刻一言难尽的看着手中的朱卷,破题句写道:鸿雁于飞之人于征,使者承命安于流民。

这四书题是割裂题,所以考生的文章也有一样学一样,直接生搬硬造了,破题句虽然不通顺,但好在立意不错,可看到后面的承题,再往下看,这样的制艺文根本是一盘散沙。

和章知府有一样感慨的其余阅卷官也是如此,批阅精彩绝伦的文章就好比一场盛宴,是享受,可看着这些狗屁不通的文章,在场这些文人大儒们就跟吞了苍蝇一般。

偏偏出题的人是陈学政,章知府他们纵然有一肚子的怨言,也只能和参加院试的考生一般憋了回去,或许这便是所谓的有难同当……

三日的时间一晃而过,章知府、胡秉之几个阅卷官一共取中了两百一十六份朱卷,而陈学政又用了一日的时间审阅,最终取中一百五十人。

再从这通过院试的一百五十人里挑出了前三名,第一名则是本次院试的案首,而且还是南宣、庆安四个府的案首。

“这是本官选定的前三名的朱卷,各位同僚看看可有异议,若无异议本官就定下此次院试的名次,之后便揭开糊名写榜放榜。”陈学政把前三名的朱卷一字排开的放在书案上。

章知府凝眉思索着,他批阅了将近一百份朱卷,虽然取中了十二人,可除了一人的卷子还算出彩外,其余十一人的卷子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正应了那一句矮个子里挑将军,没得选。

而阅卷时,偶有出彩的卷子,章知府也上前看了,他对湛非鱼的行文风格还算熟悉,可一直没看到相似风格的文章。

至于陈学政选定的前三的考卷,章知府都看了,辞藻华丽、引经据典,能把《顾鸿》这样的割裂题写的花团锦簇,这三人称得上才华横溢,可章知府却感觉湛非鱼的文章不在前三。

“即便不是前三,想来也是上榜有名。”趁着其他阅卷官在看前三的卷子,负责阅卷的程山长低声说了一句。

陈学政出这般的考题,说到底还是为了刁难湛非鱼,却连累了此次府试的诸多考生,好在院试三年两考,此次不中,下一次还可以继续参加。

章知府知道程山长的小儿子拜师孔家一位大儒名下,看了一眼端着茶杯悠哉喝茶的陈学政,“只怕还有后招。”

若仅凭考题来刁难湛非鱼,章知府感觉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湛非鱼的府试案首凭的真才实学,到此刻章知府都没看到类似湛非鱼行文风格的考卷,他甚至怀疑湛非鱼“落榜”了。

“下官没有异议。”胡秉之认真的看完前三的朱卷,比起那些生拼硬凑的文章,这三份朱卷的确出彩,担得起前三的排名。

陈学政放下茶杯笑了起来,“既然如此,就开始对红号拆糊名。”

很快,几个书吏就把这一百五十人的“黑卷”找了出来,核对了一下朱卷和黑卷上的号头确定无误之后,就开始拆掉弥封。

坐一旁负责记录的书吏则写下姓名和籍贯,很快一百四十七人的名字都记录在册,此次一共四个州府一起参加的院试,将近一千的考生。

其中南宣府一共有四十二人通过了院试,这绝对称得上是这几年最好的成绩,而溧州人数最少,仅仅只有十八人。

“这前三竟然没有南宣府的考生?”一个阅卷官诧异的开口,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章知府,眼底却透着讥讽嘲讽。

院试第一名乃是庆安府府试的案首,也算是名副其实,第二名则出自广宁府,溧州虽然人数好,可好歹有了个第三名的成绩,也不算太丢脸。

胡秉之没忘记顾学士的交待,快速的浏览了一下南宣府通过院试的四十二人名单,看到了齐桁,但湛非鱼却是榜上无名。

其他阅卷官也都想起陈学政和湛非鱼之间的过往,面面相觑的对望一眼,至于心底到底怎么想的,外人就不知晓了。

湛非鱼错失了院试前三并不奇怪,毕竟此次院试的考题太过于偏、怪、难,可身为府试案首却榜上无名就有些不对劲了。

关键湛非鱼师从顾学士,此前也有几篇文章流传出去,虽说湛非鱼诗才平平,可她的文章却写的极好,尤其之前那篇关于盐税的策论,堪比大家之作。

如今湛非鱼竟然在院试落榜,这其中的猫腻?

一时之间,屋子里一片诡异般的安静,诸位大人都沉默着,更别提在场的书吏们,一个个低着头,屏住了呼吸,恨不能自己原地消失。

半晌后,陈学政开口打破了平静,“本官倒也诧异,难道是人有失手,马有失蹄?章大人,不如你带人去落卷里找一找,让本官看看湛非鱼此次院试的文章如何,为何没有被取中。”

“下官遵命。”章知府也不客气,直接带着两个书吏去找湛非鱼的卷子去了。

半个时辰不到的时间,章知府刚从书吏手中接过考卷,陈学政带着胡秉之等人也过来了。

“这考卷是下官批阅的。”胡秉之记性极好,即便批阅了上百份考卷,三百多篇文章,他还是记得这份考卷。

既然胡秉之没有取中,就说明这文章写的一般。

有陈家一派的阅卷官探头看了几眼,笑着道;“小姑娘启蒙晚,读书不过两年多的时间,此次不中,下次再来便是。”

如果此次的考题正常,湛非鱼即便不是前三,但绝对不会落榜,胡秉之也看了庆安府的名单,其中有两人也落榜了,而这两人府试也都是前十。虽说考题出的恶心人,但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题目,名落孙山说到底还是因为功底不够,也可以说是运气不好。

“章知府,这是湛非鱼的考卷吧?”陈学政笑着问道,任谁都能看出他此刻的好心情。

想来也对,从湛非鱼和陈家杠上后,先是陈记被迫撤离南宣府,之后在丰州,陈家为了平息事态,不得不派死士去暗杀了柴颐灭口。

这一桩一件件的,丢的都是陈家的脸,如今扳回了一局,也难怪陈学政高兴。

胡秉之看过湛非鱼的文章,也认得她的字迹,而章知府就更熟悉了,此前拿到考卷的时候,章知府第一时间就是辨认字迹,的确是湛非鱼的字。

可这样的文章说是湛非鱼所写,章知府是半个字都不会相信。

“回大人,湛非鱼写的是馆阁体,下官并不能确定,如果大人不介意的话,下官想让湛非鱼来府衙确认一下。”章知府话说的客气,态度也谦卑,可任谁都听出他话中隐射的意思,这是怀疑湛非鱼的考卷被人调换了,说白了就是“科举舞弊”案。

陈学政面色倏地一沉,不过如果考生对自己的成绩有异议,的确可以调阅考卷。

所以陈学政即便面色难看,却还是同意了,“是胡大人负责糊名和誊写的,此事就交给胡大人。”

丢下话之后,陈学政袖子一甩先离开了去休息了,估计放榜也要等湛非鱼确认了考卷之后。

其他阅卷官对望一眼,最终都没有离开了,留下来也算是做个见证,若是没出问题最好,一旦湛非鱼否认了这考卷,这事就麻烦了,牵扯到科举案中,即便查清楚了也会惹得一身腥。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半个时辰之后,府衙礼房。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