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死亡线
这一年新年,对于桃溪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显得格外特别。
根据桃溪县志记载,这一年,寂没了许久的秦氏一族大放光彩,秦氏双秀双双考上举人,秦昭之子秦越更是连中两元,夺得锦州解元。
秦越不仅才学出众,心胸更是宽广如山,主动提出捐出一半家业,设立族田,用以供养族学。
族田年年都有产出,日后族学再不必依赖富家捐赠,于那些读不起书的秦氏子孙而言,受益匪浅,而那些家中富庶的子弟,也无法仗着家中出资,再在族学称王称霸。
在秦越如此义举之下,秦氏往后百年时间里,陆陆续续有近百人考取功名,其中三十余人考中进士,在秦氏族谱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这些人全部加起来,也比不上秦越一人惊艳绝伦。
那一年的大年初三,初雪微融,秦越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也缓缓拉开了序幕。
秦越出发之时,几乎整个桃溪都前来相送。
刘璋刘大人亲自将人送到了城外十里亭:“越儿,一路珍重。”
众人的殷殷期盼,化作一声“珍重”。
秦越领着弟妹以及秦越,朝着刘璋以及他身后的父老乡亲们深深一鞠:“各位请回吧。”
“敏儿,务必听越儿的话。”秦榕忍着眼泪,叮嘱儿子。
秦敏也红着眼,沉默地点了点头。
秦敏说是来给秦越做书童,实则是跟着去京城长长见识。
倒也不是秦荐廉与秦榕如此不识抬举,非要让秦敏做拖油瓶。
实际上,经过锦州秋闱这一遭后,老族长秦荐廉心中已经有了让孙子接管秦氏一族的想法。他这孙儿,太过刚正耿直,进了官场未必是好事,倒不如留在桃溪,日后接管秦氏,替越儿安稳后方。
越儿若是青云直上,必也会护着敏儿一二。
这次,秦荐廉坚持让孙子跟着秦越一道去京城,一来是想让他多见些人、多经些事,二来也是希望孙子与秦越能够多待些日子,这兄弟之间只有相处多了,感情才能到位。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敏儿与越儿虽不是亲兄弟,可感情也是可以培养的。
经过秋闱一遭,敏儿虽吃了不少苦,但是也懂事不好,可见跟在越儿身边,进益良多。
秦荐廉心中的这番打算,如今还不能为外人道也,他只能再三叮嘱孙儿,一定要以秦越为重。
“天这么冷,祖父、父亲,你们都回去吧。”秦敏含着泪,担忧地看着长辈们。
“越儿,咱们都等着你的好消息。”秦放站在秦荐廉与刘璋身后,若是不出声,压根就没有人注意到他。
身为秦氏如今的族长,秦放不能不来。
他微笑地看着秦越,脸上满是长辈该有的亲切期盼。
秦越却置若罔闻,再次对着众位亲长拱手告辞:“不必再送。”
说着,秦越转身上了马车。
秦平秦安以及秦敏等人,也纷纷跟上。随着一声“驾”,十余辆马车缓缓驶出。
直到马车的影子几乎看不太见,站在原地的众人才有了动作。
“回去吧,大伙儿别着凉了。”秦荐廉作为老族长,率先开口。
今儿才大年初三,初雪消融,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即便如此,族里的那些老人也强撑着来为秦越送行了。
这是秦氏一族的希望啊,谁能毫不在意呢?若是顺利,这次秋闱之后,他们秦氏便能出一个进士了。
以秦越连中两元的才华和运气,说不定还有机会冲刺一下前三甲。
若是秦氏能出一个状元郎,就算叫他们这些老家伙立即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
“是啊,大家都回去吧,想来越儿不会让我们失望的。”秦放站在刘璋身后,有模有样地说着客套话。
看到秦放,刘璋大约是想起了秦轩,不想叫人觉得太过偏心,连忙笑着对秦放道:“景辰何时出发?到时可要通知本官,本官必要前来送行的。”
秦放谦虚一笑,连连摆手:“不敢麻烦大人。轩儿已经先回了苏城,届时与书院的几位同窗一同从苏城出发。”
白鹭书院每次秋闱都有不少学生考中,一同前往京城也是惯例,刘璋也不觉得奇怪。
“如此也好,路上有人照应,你也可以放心了。”刘璋闻言,淡淡一笑,显然方才的话只是随口客套。
秦放心里冷哼一声,面上却还是一副温驯谦和的模样:“这是自然。他们同窗人多,又有书院专门派了侍卫,我也放心点。”
说着,秦放微微拧眉,一副十分忧虑的模样:“哎,大人想必也知道,去年不少地方闹了水患,收成不好,闹起了灾荒。日子难过,不少百姓走投无路,只好铤而走险,靠打家劫舍过活。但愿越儿这一路能够平平安安……”
秦放的话,让在场一些那些人瞬间笑意收敛。
秦榕忍不住踮起脚尖,张望着马车离去的方向:“爹,咱们是不是该再多派些人手啊?”
秦荐廉的视线从秦放脸上飞快地掠过,目光深邃地开口安抚道:“人贵在精不在多。越儿身旁的陈侍卫武艺高超,以一敌百不在话下。”
“这倒也是。当年那水匪要对越儿不利,正是陈侍卫一马当先,将水匪击退。一般的匪盗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秦荐廉与秦榕的对话,很好地安抚了在场的几位族老。
“咱们秦氏列祖列宗,一定会保佑越儿一路平安的。”一位族老忍不住开口,也不知道是安慰自己,还是安慰在场其他族老。
秦放跟在族老们的身后,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嘴角一闪而过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