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第80章第九篇地理风俗篇
第79章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
走进现代化的北京城,人们感兴趣的往往不是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四通八达的宽阔马路
,而是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因此,有人称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此话实不为过。
纵横交错的胡同
来北京旅游的游客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北京的胡同在哪里?北京的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
,历史最早的是朝阳门内大街和东四之间的一片胡同,规划相当整齐,胡
同与胡同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南北走向的一般为街,相对较宽,如从北京火车站到朝阳门
内大街的南小街和北小街,因过去以走马车为主,所以也叫马路。东西走向的一般为胡同,
相对较窄,以走人为主,胡同两边一般都是四合院。
从地理位置上划分,前门以北的胡同一般较宽,规划比较整齐,前门以南的胡同一般较
窄,规划也不整齐。因为在清代时,清政府为了安全,不允许外地来京人员住在京城内,所
以外地人集中住在前门和崇文门外,也因此形成了前门商业区;在外来人员中许多是来京赶
考的举人,因此形成了琉璃厂文化街,天桥地区有许多娱乐场所,北京的剧院也都集中在南
城。
北京城内老百姓集中活动的场所在什刹海一带。
因为北京的胡同不集中,一般也不通车,游览起来比较累。
“钱市胡同”是北京最窄的胡同,位于前门外珠宝市大街。过去这条胡同里都是钱庄,所
以叫钱市胡同。胡同中最窄的地方只有80厘米宽,两个人相遇时只有侧着身子才能过去。胡
同长约三四十米。
北京的胡同就像密密麻麻的血管遍布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呢?老北京人
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最近的统计显示,北京的街、巷胡同(即广义
上的胡同)超过6000条(个),直接称为胡同的超过1300条。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胡同连起
来,那又是一条万里长城了。
在众多的胡同中,谁是辈分最长的老太爷呢?从宣武门向西,穿喧闹的国华商场,你会
看到一条毫不起眼的胡同——三庙街。三庙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的辽代,当时的
名字叫“檀州街”。北京城址几经变迁,街巷易位也是数度沧海,而它却始终是一条胡同,
历经荣衰,渐趋平淡。
熟悉元杂剧的人可能还记得《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
。”这砖塔胡同已叫了700多年,今天还在西四南大街。胡同得名的那座青砖塔,依然站在
路口,成了熙攘街头的一景。
胡同多是直来直去,但也有弯曲迂回的。北新桥附近有个九道湾胡同(现已分为五巷),拐
了二十多个弯,走在里面忽左转忽右拐,能从那里面绕出来,你在北京胡同里就不会迷路了
。
胡同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是老北京人生活历史的象征。今天占据着市中心的主要地区,居住
着市区内的三分之一的人口,胡同内的居民们仍保留着许多旧有的生活方式。
目前,北京的大杂院正被现代化的楼房取代,胡同也将失去它赖以存在的基
础。不过,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许多著名的胡同已被当作文物保留下来了,它为
现代的首都保存了一丝古老的色彩。
现在,北京已经开发出了一项旅游新项目——串胡同。来自四面八方的
外国朋友乘坐北京古老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经什刹海西沿,过银锭桥到鼓楼,登楼
俯看北京旧城区和四通八达的胡同,然后前往后海地区,参观京城古老的南北官房胡同、
大小金狮胡同、前后井胡同,走进普通的四合院,和北京人聊一聊,了解普通北京人的生
活,最后沿柳荫街到有“红楼大观园”之称的恭王府,体验旧时王公贵族的居住环境和御
花园。
外国朋友们在北京的胡同里流连忘返,连声称赞:“北京的胡同太美了,太迷人了!”北京
的胡同作为北京古老文化的载体,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
温馨美丽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