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5章

第65章第七篇第64章了解北极

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并不仅仅限于北极点,而是指北纬66°33′(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

,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

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

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公里。也有一些科学家从物候学角度出发,以7月份平均10c等温线(

海洋以5c等温线)作为北极地区的南界,这样,北极地区的总面积就扩大为2700万平方公

里,其中陆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公里。而如果以植物种类的分布来划定北极把全部泰加林

带归入北极范围,北极地区的面积就将超过4000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究竟以何为界,环

北极国家的标准也不统一,不过一般人习惯于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将北极圈作为北极地区的

界线。

北极的气候

北冰洋的冬季从11月起直到次年4月,长达6个月。5、6月和9、10月分属春季和秋季,而夏

季仅7、8两个月。1月份的平均气温介于-20~-40c。而最暖月8月的平均气温也只达到-8c

。在北冰洋极点附近漂流站上测到的最低气温是-59c。由于洋流和北极反气旋的影响,北

极地区最冷的地方并不在中央北冰洋。在西伯利亚维尔霍杨斯克曾记录到-70c的最低温度

,在阿拉斯加的普罗斯佩克特地区也曾记录到-62c的气温。

越是接近极点,极地的气象和气候特征越明显。在那里,一年的时光只有一天一夜。即

使在仲夏时节,太阳也只是远远地挂在南方地平线上,发着惨淡的白光。太阳升起的高度从

不会超过23.5°,它静静地环绕着这无边无际的白色世界缓缓移动着。几个月之后,太阳运

行的轨迹渐渐地向地平线接近,于是开始了北极的黄昏季节。

如果摄影爱好者到北极来,捕捉日出日

落的美景该是多么容易。因为在这里,每个黎明或者黄昏都能持续一两个月,这么长的时间

足够摄影家们细细地把握时机拍出最美好的照片来。这里的整个秋季就是一个黄昏,随之而

来的将是漫漫长夜。极夜又冷又寂寞,漆黑的夜空可持续五六个月之久。直到来年3、4月份

,地平线上才又渐渐露出微光,太阳慢慢、慢慢地沿着近乎水平的轨迹露出自己的脸庞——

北极新的一年的黎明开始了。

就整体而言,北极地区的平均风速远不及南极,即使在冬季,北冰洋沿岸的平均风速也

仅达到10米/秒。尤其是在北欧海域,主要受到北角暖流的控制,全年水面温度保持在2~1

2c之间,甚至位于北纬69°的摩尔曼斯克也是著名的不冻港。在那个地区,即使在冬季,1

5米/秒以上的疾风也比较少见。但由于格陵兰岛、北美及欧亚大陆北部冬季的冷高压,北

冰洋海域时常会出现猛烈的暴风雪。北极地区的降水量普遍比南极内陆高得多,一般年降水

量介于100~250毫米之间,格陵兰海域则达到每年500毫米。

第一个征服北极的人

第一个征服北极的人是美国探险家彼利。彼利于1877年毕业于顷因州的鲍登学院。1881年开

始在美国海军中任土木工程师。为了到达北极点,他曾前往格陵兰进行多次乘雪橇旅行,以

锻炼体力和适应力。

20世纪初,彼利3次试图向北极冲刺,其中在第三次向北极行进中,打破了挪威人南森和意

大利人卡尼伊所保持的记录,行至北纬87°6处。1909年2月,他把探险所用的器具和粮食运

到距离北极约766千米的哥伦比亚角。同年3月1日,彼利带领一支雪橇队从这里启程,径直

向北极行进,于1909年4月6日到达北极点。为了证实到达北极点,彼利在北极点附近的海区

纵横穿越了30多个小时。他探察了北极附近海洋的深度,查明了这里的水深约2750米。然

后,他急速返回,于4月23日平安地回到了出发点。

北极冰帽可能在本世纪末完全消融

一项研究表明,如果二氧化碳排放得不到有效遏制,北极冰帽很可能在一百年内完全消失。

据法新社报道,一项由多国科学家联合进行的名为“北极地带的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自

从1978年以来,北极地带的极帽正以每十年减少3%至4%的速度消融。科学家介绍说,卫星图

片显示在过去的20年间,北极地带的冰帽缩小了大约一百万平方公里。在夏季,如今的北极

地带内仅有大约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带还被冰层覆盖。

参与研究的挪威科学家olajohannessen认为,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继续增加的话,北

极冰层消融的速度还可能加快,“在本世纪的末期,北极圈在夏季的时候将不再会有冰雪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