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第101章第十一篇第100章“地学的哥白尼”——魏格纳
魏格纳(1880~1930)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生于柏林,1930年11
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大陆漂移的假想
这是一间设备极简单的病室,洁白宁静,就连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的脚步也是悄无声息,19
10年的一天,年轻的魏格纳因病住进了医院。
自由奔放、天性好动的魏格纳,在静谧舒适的病室里坐卧难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
兽一般。他只得耐着性子,面对病房里的地图,呆呆地出神。实在无聊时,魏格纳就站起来
,用食指沿着地图上的海岸线,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借此消磨时光。他画完了南美洲,
又画非洲;画完了大洋洲,又画南极洲。突然,手指的划动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巴
西的一
块突出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者的形状竟是让人不可
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难道这是真的?”他站在地图
面前,仔细端详着美洲、非洲大陆外形上的不同特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
,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
突出部分。
“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
兴奋至极的魏格纳一口气将地图上每块大陆都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
相似形状上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够较好地吻合在一起。
于是,这位病中的年轻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惊人奇想:在太古时代,地球上所有的
陆地都是连在一起的,即只有一块巨大的大陆板块。后来因为大陆不断漂移,才分成今天的
各个大陆,因而它们之间的海岸线有着惊人的吻合。
提出大陆漂移说
1912年1月6日,魏格纳在法兰克福地质学会上作了题为《大陆与海洋的起源》的演讲,提出
了大陆漂移的假说。此后,由于研究冰川学和古气候学他第二次去了格陵兰。在随后的第
一次
世界大战中,他的研究工作中断了,在战场上身负重伤,养病期间他于1915年出版了《海陆
的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大陆漂移说。他在《大陆和海洋的形成》这部不朽的著作中努
力恢复地球物理、地理学、气象学及地质学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各学科的专门化发展
被割断——用综合的方法来论证大陆漂移。魏格纳的研究表明科学是一项精美的人类活动,
并不是机械地收集客观信息。在人们习惯用流行的理论解释事实时,只有少数杰出的人有勇
气打破旧框架,提出新理论。但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大陆漂移由于缺乏合理的动
力学机制遭到正统学者的非议。魏格纳的学说成了超越时代的理念。
大陆漂移说一提出,就在地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年轻一代为此理论欢呼,认为开创了地质
学的新时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认这一新学说。魏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
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
速度是每年约1米。1930年,为了重复测量格陵兰的经度,以便进一步论证大陆漂移,魏格
纳第四次奔赴人迹罕至的冰原。他把20名队员分成三组,分别对岛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
考察。两名探险队员被留在格陵兰中部爱斯密特临时基地作极夜观测。但是,暴风雪一再耽
搁为他们运送给养的日期。9月21日,魏格纳不顾一切,冒着零下65c的酷寒,乘雪橇由
海岸基地向海拔3000米高的中部进发,艰难跋涉400公里,终于到达爱斯密特。可是,就在
他回返的途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0月30日,在与暴风雪顽强斗争之后,魏格纳心力衰竭
,壮烈地殉职于极地冰原。时值他50岁生日的前一天。直到次年4月,搜索队找到他的遗体
。
魏格纳理论最主要的弱点是:巨大的大陆是在什么上漂移的?驱动大陆漂移的力量来自何方
?魏格纳认为硅铝质的大陆漂浮在地球的硅镁层上,即固体在固体上漂浮、移动。对于推动
大陆的力量,魏格纳猜测是海洋中的潮汐,拍打大陆的岸边,引起微小的运动,日积月累使
巨大的陆地漂到远方;还有可能是太阳和月亮的引力。根据魏格纳的说法,当时的物理学家
立刻开始计算,利用大陆的体积、密度计算陆地的质量。再根据硅铝质岩石与硅镁质岩石摩
擦力的状况,算出要让大陆运动,需要多么大的力量。物理学家发现,日月引力和潮汐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