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6章

第56章第六篇第55章巧夺天工的京杭大运河

翻开中国地图,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奔腾不息的江河大川,纵有九曲回肠,蜿蜒起伏,然而

总体流势却几乎都是由西到东,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这是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水向低处流

的结果。惟有大运河,纵贯南北,犹如祖国心腹之地的大动脉,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

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起北京,南至浙江杭州的大运河,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为发

南北交通,沟通南北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补天之功,令人

叹为观止。

京杭大运河,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扬州开凿的邗沟,迄今有近25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

古老、最长的运河。

梦寐以求终成真:我国东部地区,北起华北平原,南止杭嘉湖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

里。数条东西走向的大河,给这一广袤地域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时也割裂了南北交通,

影响了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政治上的统一。于是修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就成

为人们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将这一目标变为现实,我们的祖先曾做过数千年的艰难探索

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争强称霸的各诸侯国即开始凿筑多条人工运河。秦汉

直至魏晋,运河的修凿和治理,成为历代帝王和平民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

公元589年,隋王朝结束了30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为了沟通国都长

安与东南富庶地区的联系,便于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漕粮,以及加强北部边防,隋

朝全面规划了运河建设,大规模开凿了以洛阳、开封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附近),南达

杭州的运河网,习称为南北大运河。南北大运河由四段组成;由南至北分别为江南运河、邗

河、通济渠和济渠

唐宋以后,因泥沙淤积和黄河改道诸原因,南北大运河的个别河段渐渐淤断湮废,无法完全

通航。元朝建立后,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代政治中心北移后,中原地区已不复隋唐前的重要地位,新运河的开凿无需再绕道今河南

一带。元朝开凿修通的大运河北起京城大都,南至杭州,习称京杭大运河,与南北大运河相

区别。

京杭大运河由北至南分成七段。通惠河,从今北京至通州,全长22千米,如今成为北京

外泄雨水、污水的渠道。北运河,通州至天津,全长186千米,今已成为排洪和灌溉的输水

河道。南运河,天津至临清,长约400千米。1981年被利用为引黄济津的输水通道。鲁运河

,因纵贯山东鲁地而得名,自临清到台儿庄,长约480千米,全部为元代开凿接通。其中临

清至黄河北岸为会通河,从黄河南岸至济宁一段为济州河。今天黄河以南段仍可通航,黄河

以北段则于1981年成为引黄济律的位山输水渠。中运河自台儿庄至淮阴,全长186千米,经

过1950年的整沂(水)导沭(水)工程,如今盛水期时,尚可通航。里运河,即过去的邗沟,从

淮阴至扬州,长190千米。如今的里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中能长期保持航运通畅的两个河段之

一。江南运河,自镇江至杭州,全长330千米,长年保持航运畅通,如今3000吨级的轮船可

通行无阻。

肩负南水北调新使命

世人瞩目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历经数十年规划论证后,即将动工兴建,根据规划,其东

线工程将利用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作为长江水北送的主要渠道。东线第一期工程静态投资32

0亿元,工期5年,主要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山东和江苏两省供水,工程规模为多年平均抽江

水量89亿立方米,其中新增供水量39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而兴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工

程贯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江河。

千百年来,京杭大运河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于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

、文化的融合以及对外开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

、“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

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近10多年来,经国家多次投入巨资整治,京杭大运

河重新焕发了青春。如今,每年仅经古运河江苏北段的货物运输量就近1亿吨,相当于3条

铁路的运输量。其中产自中国北方的煤炭每年约有4000万吨通过运河南运到华东地区

早在19世纪60年代,中国东部的江苏省就开始利用京杭大运河河道向北调水。建设在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