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章

第4章第一篇第3章不知疲倦的地球

地球在变大还是变小

地球,虽然是个没有生命的东西,却在不停地变化着。例如,我国长江口崇明岛就是从水里

“长”出来的——由江水中所夹带的泥沙慢慢淤积而成的。上海,这个建筑着高楼大厦的大

城市,在许多年前,也是个鱼类悠游的地方。

地球究竟是在变大,还是在变小呢?目前,科学家们各有各的说法。

有些科学家说,地球本来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刚开始也是一团炽热的熔体,经过相当一段

时期的冷凝后,就收缩成现在的地球了,因此地球应该是在缩小。有些科学家对阿尔

卑斯山作了调查后,推断地球的半径比2亿多年前(即阿尔卑斯山开始形成时)缩短了2千米;

也就是说,地球的半径每年大约缩短了1毫米。

又有的人说,依据阿尔卑斯山的情况,还可以给整个地球的发展得出正确结论,地球的形

状和大小的变化是复杂的,比如现在人们还发现沿赤道一带,地球的半径有加长的痕迹,他

们认为这是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影响。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地球一直以来就在膨胀,因为它把本来包住整个地球的大陆撑裂了

,现在这些裂缝还在加宽,说明它还在继续膨胀,但是膨胀的真正原因,他们还没说得非常

清楚。有的人认为这是因为地球的引力在大量的减少,也有人认为这是地球内部本身放射性

物质因散热而引起的。

另外有些人说,地球是由宇宙尘埃堆积而成的,这种尘埃还在不停地向地球上聚集,经常

有陨星落到地球上来,据科学家计算,一昼夜间进入地球大气中的尘埃,大约会有10万吨之

多;而地球上的大气层物质也在不停地向宇宙太空散失,不过他们的数量非常微小。地球的

形状是在长大、还是在缩小呢?目前,还是一个谜,这个问题相当复杂。不过,不论是哪一

种看法,都可证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在不停地变化。

地壳的水平运动

地壳巨大的水平运动最先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发现。一个叫海姆的人在1878年的文章里阐述

了老岩石逆掩在新岩石上的事实。之后,科学家对平卧褶皱的研究证实了海姆的观点,并发

现地

层的水平移动距离可达数百公里。也在1878年,都布勒在他的实验箱室用侧向加压的方法模

拟了非对称褶皱。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可以说是第一次把水平运动说推向了高峰,因为它认

为泛大陆裂解后的陆块漂移出去上千公里才能形成现在的洋陆构造格局。大陆漂移说1915年

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但很快就“盛极而衰”,30年代初它已近乎销声匿迹。

一个原因是其证据尚不充分,大陆漂移的机制也不清楚。板块学说的出现使水平运动说重又

占据了主导的学术地位。

地球垂直运动的实例

最有名的实例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建于公元前的古罗马时代。古

庙的废墟中耸立着三根大理石柱,高12米。从底向上的36米石柱表面光滑无痕;再向上2

7米则被虫蛀出许多梨状小孔,有海水浸没的痕迹;其上的石柱仍完好如初。这个古庙显

然是

建在陆地上的,曾有一段时间因地表下沉,石柱没入海内63米(下部的36米因被海底泥

沙或火山灰掩埋而未受虫蛀)。18世纪时石柱重又升出海面。现在又在下降(可能从19世纪开

始),故石柱的基部已浸没在水中了。

典型的大面积上升的例子见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半岛的内部上升最快

,据测算上升速率是05米/百年。上升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冰川消融

后的减负作用。这里原发育大陆冰盖,实际上加了个沉

重的负载。冰川融掉了,这个负载也去掉了,大地像是“苏醒”过来似的,发生大面积上升

我国的华北平原则是现代下沉区。在河北昌黎县城附近有一指路石碑,标明离县城25k

m,离海边25km,而现在这个碑离海只有1km多了。因为陆地的沉降,原海边的一座古庙已

被淹没。也有人用冰川消融来解释这个现象,认为冰川融化后使海平面上升,所以低洼的地

方就被海水浸没了,并估计这里的海岸线已向陆地推进约23~24km。南方的沿海地区则是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