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书院深深深几许 - 一品女状元 - 醉竹流风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一品女状元 >

第48章 书院深深深几许

过完年关,天气渐渐回暖,白日里能有一个多时辰的太阳,沉闷了一整个寒冬的万物渐渐苏醒,书院里也多了些热闹气氛。

这日方宴刚进教舍就带了个好消息来,“各位学子,昨日傍晚山长接到朝廷旨意,今年童试主考官李大人已于三日前从郸城启程了,约莫半个月左右便能抵达书院。这段时间需要做好迎接准备。”

郸城是大晋朝建国立邦的都城,到这徐州约莫半个月的路程,如若快马加鞭,只需五至七日便能到达。

而这主考官李大人在京任礼部尚书一职,此次能够任命到长亭书院当任主考官,足见朝廷对书院的重视。

方宴刚说完,下面就有学子围着这话题议论起来。

有位学子感叹道:“半个月,那就到正月二十以后了。”

又有人道:“听说这李大人可是铁面无私,不知道这会能不能通过?”

“唉,就这么点时间还要帮忙打扫、整理书院,我这试怎么考啊?”

还有人问道:“夫子,我们能见主考官吗?”

议论声、疑问声不绝于耳,要说紧张,晚书更紧张,要是第一关身份便被识破,那往后还怎么考?

方宴看着乱成一锅粥的教舍,拿着戒尺拍了拍桌子,大声道:“安静,安静。”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了,才接着说道:“长亭书院是朝廷特批的唯一一所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书院,请各位学子珍惜这次机会。错过了或者是没通过,明年就只能回各自的郡县去考了。”

“夫子,往年童生考试有几人能过?”

看来方宴的话没几人听进去,都在琢磨着各自心里的疑问呢。

方宴今日难得的好心情,纵然这样也没生气,回道:“三年前那次书院四十四个学子,看过了二十一个,将近一半。不过你们也切不可大意,这童生考试分县试、府试。县试基本都能过,府试能考过者是少之又少。”

童生考试分两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考几场晚书都是知道的,以前总听程实提起,虽然那会不懂也不理解,不过程实说得多了她也就记住了。

这童生试是科举考试的入门级别考试,相当于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可以参加童生县试,县试过了还有府试,府试考过才能被成为童生(又称儒生)。

成为童生后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通过后称秀才,秀才后面还有举人。等考到了举人,才真正算是进了科举的门槛。

书院的童试和乡间又有所不同,因体谅主考官来回奔波不易,又给书院学子提供一个较好的机会,可以在考过县试后三天接着考府试,府试过了七天后考院试。

而乡间都是要严格按照二月县试,四月府试,六月院试,一层层递进考的。

方宴的话是想鞭策一下学子,没想到有几人如同泄了气的气球,唉声叹气起来。

方宴见状,赶紧给他们打气道:“各位学子别灰心,只要将夫子所教内容学精,一定能过的。过了的我有奖励哦。”

“什么奖励?”

方宴卖了个关子,邪魅一笑:“暂时保密,考过了就知道了。”

大家又打起精神开始背书,有些默背,有些大声朗诵,有些互相背诵。书院里难得看到这幅光景,也许是受氛围的影响,就连一向喊着来书院只是来玩的几个贵公子,也好好的在那树下背着书。

晚书也不敢怠慢,此次考不过所有进度都跟不上,离报仇就更遥远了。她每日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几乎均用来看书了。

半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这日正在教舍背书的晚书和其他几个同窗,被通知赶紧到书院门口迎接李大人。

一个同窗被打扰,不解问道:“不是说明日辰时左右才到的吗?”

报信的是个学长,都已经转身准备走了,听见这问声又回头说道:“原以为李大人要在山下住一宿的,谁知竟直接上了敬亭山。”

末了又补充一句,“你们几位快着些,见到其他学子也让他们一并过去,我还要去知会其他人,就先走了。”

晚书和几位同窗收好书,出了教舍往书院门口去了。

今日才二十二,离考试还有七八日,不知这主考官早早来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目的。

晚书也不往深处想,只希望不是来找茬的。

很快通往门口的道路上就挤满了人,三三两两浩浩荡荡的往外走去,山长和几位夫子早已在门口等候,只要有学生过去便整齐的两列排开,给中间留下一条马车能过的路来。

晚书和王臻、许子艺、陆宁一块站在左边队列的中间,和别人一样张望着李大人的车马。

约莫过了半柱香的时间,只见一堆人马过来了,前面是四个带刀的侍卫,中间有两顶轿子,前面一顶有八个人抬,后面的轿子小一些,四个人抬。

再往后看去,是一辆豪华的马车,两匹马并驾齐驱,不知拉了些什么,马背上已经溢出了汗珠。

再后面跟了三十六个带刀侍卫,还有一群捕快跟在最后面,时不时的往四周扫视,观察着周边的动静,深怕冒出个刺客啥的。

轿子还没到门前,侍卫疾步跑过轿子站到了晚书他们前面,将整条路给围了起来。

晚书看着她前面站的胖子,不耐烦的给了他后背好几道白眼。高就算了,还这么胖,把自己的所有视线都挡住了。

王臻看到晚书垫着脚后跟,勾着头看,忙伸手扯了扯他袖子,又指指自己,示意和晚书换位置。

晚书明白,往后挪了一步便成功的和王臻换了位。两人脚步轻,配合得也好,迅速便调换了位置以至于也没人看到。

很快,两顶轿撵先后落地了,只见后面轿子走出的是徐州知府,姓刘名岐,约莫四十来岁,任徐州知府不过两三年光景。

他下轿后,疾步走到第一顶轿撵前,躬身道:“李大人,到了。”

李大人这才慢慢下了轿,看着远方走过来的山长等人。

山长在轿撵落地时,便往前迎了过来,待到李大人和刘知府跟前,作揖行礼道:“长亭书院周某率书院夫子和各位学子恭迎李大人和刘大人。”

李大人也抱拳回礼,道:“山长不必多礼,今日提前到来给各位添麻烦了。”

山长道:“刘大人说哪里的话……快请进。”

说着便往旁边让开了路,让李大人和刘知府先走。

李大人也不客气,径直往前走了,刘知府和山长跟在李大人左右后方,给他们介绍着书院的规模和布局。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