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两娃终于认祖归宗
黄桂兰把两个娃紧紧抱在怀里,哽咽得说不出话。
她没有办法想象这些年星月带着安安宁宁,到底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
安安宁宁在谢家呆了几个月,现在还没有刚来的时候瘦,那时候刚刚来,两个娃头发枯黄,胳膊瘦得跟干树枝似的,穿着洗得发白的打了许多补丁的旧衣服,就没一身好衣服,鞋子也是补了又补。
要是她家老四前些年有回过茶店村,也不至于让曾秀珠把星月赶出家门,更不至于让星月流落到外头,独自冒着死亡的风险生下两个娃。
说是怪老四,何尝又不是她这个当奶奶的错?
她只提醒老四,让他往茶店村给胖丫邮钱,可她从来没有提醒过老四,要他回茶店村去看看胖丫。
在茶店村发来各种电报,说是胖丫在村子里又偷鸡摸狗惹是生非时,她甚至埋怨这个胖丫一天到晚净知道惹祸事让老四赔钱,从没有回茶店村查证过。更甚至还跟老四提过好几次,要以胖丫品行不端正,思想觉悟有问题为由,到部队去申请和胖丫离婚。
都怪她,才让星月和安安宁宁遭了那么多的罪,吃了那么多的苦。
怀里的安安宁宁根本不明白,奶奶为什么突然难过成这样。
两个娃一起昂着脑袋,一起伸出软乎乎的小手,一个擦着她脸颊的泪水,一个擦着她右脸颊的泪水。
可那泪水擦了又落。
布着泪痕的脸颊上,淌满了酸楚心疼的泪水。
两个娃眉眼里的那股精神劲和聪明劲儿,分明像极了小时候的中铭,她咋没早点把两个娃认出来。
“奶奶,啥事让你这么难过,你告诉安安,安安虽然不能帮你排忧解难,但是安安可以一直陪着奶奶。”
安安的声音脆生生的,带着她对黄桂兰的心疼。
还有宁宁,声音软乎乎的,“奶奶,我也可以陪着你。”
黄桂兰揉了揉两个娃的脑袋,手颤得厉害,生怕一眨眼就瞧不见她这两个可爱乖巧的宝贝孙女了,“奶奶没事,奶奶这就是高兴,高兴啊。”
站在旁边当了几十年铁血好汉的谢江,这会儿也是老泪纵横。
他左手一个,右手又一个,把两个娃抱起来,“让爷爷也抱抱。”
这声爷爷的自称和往常一样,此刻却掺杂了浓浓的血脉亲情。
怀里的小娃娃身子软软的,带着点淡淡的皂角香,却瘦得让他心头一揪。
安安和宁宁马上就五岁了,可两娃比大院里龄的孩子个头小,至少要比同龄的女娃矮大半个头。他家老四不矮,相反个头高大。星月也比普通的女同志高挑。
可这两个娃就是不长个头。
定是小时候营养不良。
一瞬间,心疼的潮水涌上来。
他紧绷了大半辈子的下颌线微微发颤,原本锐利的眼眸迅速泛红,滚烫的泪意在眼眶里打着转。
“好,好娃……”他的声音沙哑,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
粗糙的手掌抚过孩子们枯黄的头发,一遍又一遍的抚摸着两个娃的脑袋。
喜悦像泡开的茶,在心底蔓延出甜滋滋的甘味,可想孩子们这些年跟着星月受的苦,又掺着几分苦。
复杂的情绪在胸腔里翻涌,最终都化作眼眶里那片湿热,和嘴角抑制不住的带着泪光的笑意。
这时,老太太陈素英也靠拢过来,和谢江一起抱着两个娃,布满白发的额头紧贴着两个娃的脸颊,“好娃,好娃……”
堂屋里,黄桂兰和谢江还有陈素英三人,久久地打量着两个娃,眼里各自泛着泪意……
“娘,牛车我们借来了,娘……”
“两位同志,你们稍等片刻,我进去看看兰姨在不在家。”
“这大中午的,外头日头这么大,那肯定是在屋里头的。”
刘大柱松开牛车上套在车把上的粗麻绳,大步迈进了谢家的小院里,见到院子里的番茄长得红彤彤的,没经过主人家的允许直接摘了一颗大番茄,猛地咬了一大口。
手里这颗大番茄还没吃完,又去摘了几颗往裤兜里揣。
这时,牛车上大着肚子的金花也迈进院子里,怨了几句,“我这大着肚子,你也不知道扶着我一点。”
“媳妇,我一时没想起。”刘大柱把手里的大番茄递给金花,“媳妇,来,这番茄可甜了,尝尝。”
黄桂兰和谢江站在堂屋门口,异口同声,“这又是谁呀?”
带路的门卫小赵,忙解释,“兰姨,谢师长,这个叫刘大柱的,说是谢团长媳妇刘胖丫的大哥,还有他媳妇,来你家走亲戚的。”
老两口顿时脑袋疼。
走了一个曾秀珠,咋又来个刘大柱两口子?
这刘大柱和曾秀珠一样,长得黢黑,说话的时候露出两排黄黄的牙齿,手上啃着一个大番茄,裤兜里还塞了五个六番茄,裤子都被塞得涨鼓鼓的。
乍一看,就知道是个十分爱贪便宜的人。
还有他媳妇,大着个肚子,一会儿该不会是要赖着他们谢家吧。
刘大柱见领路的门卫兵喊谢师长,便朝谢师长望过去,憨憨一笑,“谢叔,我是胖丫她哥。我娘喊我去借辆牛车,一会儿把你家值钱的家具都搬回去,我看这辆二八大杠就挺不错的。”
说话间,刘大柱拍了拍二八大杠,又捏了捏上面的铃铛,把手里的大番茄往嘴里一塞,用嘴叼着,空出两只手便把二八大杠往院外的牛车抬过去。
谢江大步走上前,一手摁住二八大杠的后座铁架椅,“干啥呢这是,谁允许你把我家东西往外搬?”
刘大柱松死攥着二八大杠不松手。